1 / 17
文档名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时训练(含解版)新人教版.docx

格式:docx   大小:2,304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时训练(含解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幸福人生 2024/5/15 文件大小:2.2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时训练(含解版)新人教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时训练(含解版)新人教版 】是由【幸福人生】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时训练(含解版)新人教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时训练(含解版)新人教版11 送东阳马生序一、。(1)嗜学(_____) (2)逾约(_____) (3)俟(_____) (4)叱咄(_____)(5)皲裂(_____) (6)媵人(_____) (7)箧(_____) (8)缊袍(_____)【答案】(1).(1)shì(2).(2)yú(3).(3)sì(4).(4)chìduō(5).(5)jūn(6).(6)yìnɡ(7).(7)qiè(8).(8)yùn【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其中“皲”应读作“jūn”,不要拼成“cūn”,“箧”应读作“qiè”,不要拼成“xiè”。。(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_____)(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_____) ,援疑质理,俯身低耳以请;,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仔细阅读文章可知,A项中的“无从致书以观看”,B项里的“余立待左右”,D项里的“寒冬烈风”都与原文不符。故选C。。(1)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________(2)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____【答案】(1).(1)“支”通“肢”(2).(2)“被”通“披”【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通假字的理解能力。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支”通“肢,四肢;“被”通“披”,穿。(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项中的“或”都是“有时”的意思;B项“稍”意思分别是“稍微”和“渐渐地、慢慢地”;C项“若”意思分别是“好像”和“比得上”;D项“至”意思分别是“周到”和“到”。故选A。:(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就很勤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答案】(1).(1)余幼时即嗜学(2).(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3).(3)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4).(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嗜”“砚”“慕”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多音字的辨析。、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音、义的结合体,其形体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六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其造字法一直沿袭许慎“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B.《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岳阳楼记》、《爱莲说》、《送东阳马生序》四篇文言诗文标题中的“书”、“记”、“说”、“序”都属于古代文体。C.《隆中对》一文选自宋代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一书。《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战国策》《左传》都是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带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B项表述不正确,古代常用的五种文体:说、记、铭、序、表。不包括“书”。二、课内对比阅读【甲】伤仲永(节选)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每句限划一处。(1)余闻之也久(2)。(1)即书诗四句(______)(2)稍稍宾客其父(______)(3)无从致书以观(______)(4)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 )。(1)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请写出三点。【答案】8.⑴余闻之也/久⑵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9.(1).书写(2).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3).得到(4).通“披”,.⑴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⑵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可以从博览群书、刻苦学****诚心求教、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后天教育与成才的关系等方面来回答,言之成理皆可。【解析】【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划分句子节奏的掌握。文言句朗读的停顿划分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划分,“余”是主语,“闻”是谓语,主谓分开,所以从“余”后边划分。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9题详解】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注意“宾客”是意动用法,“把——当作宾客”的意思。“被”是通假字,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