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1
文档名称:

2024年醉翁亭记教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65KB   页数:8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4年醉翁亭记教案.docx

上传人:mama1 2024/5/17 文件大小:6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4年醉翁亭记教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4年醉翁亭记教案 】是由【mama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年醉翁亭记教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4年醉翁亭记教案醉翁亭记教案1 教学设计: 以“乐”字为切入点,带动全文,品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并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努力将学生的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朗读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2、理解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想象并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所描绘的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的场景,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通过点拨引导学生探究感悟作者的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遭遇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 1、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理解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难点: 1、感受简洁精练的文字所描绘的优美自然风光 2、理解“醉”与“乐”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领略景美 1、学生朗读并概括课文描绘的几幅画面 2、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所描绘的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 3、引导学生体悟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 4、引导学生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5、学生朗读,要求读出作者的感情 三、感受人欢 1、学生朗读并概括课文描绘的四个场面 2、分析四个场面的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欢乐之情 3、引导学生体悟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四、归纳情怀 1、纳得出欧阳修“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2、学生朗读,以醉翁之心体醉翁之情 3、拓展思考, 引导学生懂得在遭遇挫折不幸时,应持积 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五、解读“醉翁” 1、探究以下两个问题: (1)、“醉翁”醉了吗? (2)、“醉翁”老了吗? 2、引导学生理解“醉”与“乐”的关系 3、引导学生体悟欧阳修丰富的`内心世界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如有新的体会或感悟与同学交流 2、积累文言字词 3、如果让你担任摄影师,拍摄介绍醉翁亭的短片,你准备采取什么顺序、拍摄哪些景物、配上什么样的解说词呢? 《醉翁亭记》学****要点 本文作者写作技巧很高,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景物描写巧妙而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无论是写景还是记游,都使人感受到山间景色的优美和人们游宴的快乐,还使人感到它蕴含着作者***失意的抑郁心情,和他愿意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这些内容的理解,是从对文章的字、词、句、篇章的阅读理解入手的,但不能仅凭简单的表面文章去理解,而要联系作者和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从作者角度去设想、去挖掘。 首先默读课文全部注释,扫清字词障碍,再通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一、字 1、读准字的音 环滁( )琅玡( )林壑( )辄醉( ) 穴暝( )伛偻( )酒冽( )山肴( ) 野蔌( )觥筹( )阴翳( ) 2、通假字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二、解词 名之者谁名:命名。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乐:以……为乐。 饮少辄醉辄:总是,就。 太守谓谁谓:是 学****本文 1、学****第一段,这一段主要写醉翁亭的什么? 第一段主要描写醉翁亭的位置环境,说明醉翁亭的命名缘由。醉翁亭建在滁州西南,树木茂盛,深幽秀丽的琅玡山间酿泉边上;亭是山僧智仙修建的,亭名是自号“醉翁”、怡情山水的太守定的。 2、第一段采用什么方式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 第一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先写滁州四面环山,再写西南诸峰中的琅玡山,接着写琅玡山中的酿泉,最后写建在酿泉边上的醉翁亭。 3、文章第二段描写山间朝暮、四时之景,采用什么方式? 本段描写山间朝暮之景,采用先分别描写,后总收说明的方式。分写,从早到晚,“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总收,“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描写四时之景,也采用这种方式。分写,由春到冬,“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总收,“山间之四时也”。 4、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这样是为写“太守宴”创造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5、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究竟是什么?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作者自号“醉翁”。“醉”不只指“酒醉”,更指“陶醉”。实际上是借山水来排遣内心抑郁的心情。 在写“太守宴”之前先写“滁人游”,是为了表现与民同乐的旨趣。作者被贬到滁州,由于自己的努力,滁州变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滁州人寄情山水之中,作者自然感到欣慰。 “太守乐其乐”乃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情感,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政绩——政通人和的欣慰。 6、本文是怎样把记叙、写景、抒情相结合的? 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第一段写亭之概况,第二层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醉翁亭记》复****资料 一、重点字词 。 滁ch州壑h琅琊lngy潺chn暝mng伛偻yǔlǚ山肴yo野蔌s 弈y觥gōng阴翳y 。 (1)环滁皆山也环:环绕。(2)翼然临于泉上临:靠近。 (3)太守自谓谓:命名。(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 (5)云归而岩穴暝暝:昏暗。(6)佳木秀而繁阴秀: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 (7)山肴野蔌蔌:菜蔬。(8)非丝非竹丝:弦乐器。 (9)树林阴翳翳:遮盖。(10)太守谓谁谓:为,是。 (至少三个),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显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往来不绝: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前呼后应: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应答。觥筹交错: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 (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4)本文借醉翁亭来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这句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描写山间四季的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6)文中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点明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 (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4)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够同大家——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课文中描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的一段文字。 若夫日出而林霏出,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沽,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朝的文学家。醉翁亭记教案2 [教例简述] 课始,教师定向:这节课的任务是进一步理解课文写法和内容,并背诵全文:方法是师生一起,从不同的角度归纳段意,明写法,在此中穿插背诵训练。 教例实施: 教师:大家能不能从描写、记叙的角度梳理课文脉络?在纸上写一写,试一试。 (亭外山水风光——山中朝暮四时——亭下官民同乐——宴后太守醉归) (点出亭——亭外景——亭中宴——离亭归) 大家刚才议论的第二种说法的每一层中都含有“亭”字,能不能都含有“乐”字呢? (总写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醉归之乐) (总写山水之乐——赏景之乐——与民同乐——自知其乐) 能不能都含有“醉”字呢? (醉翁之意在山水——醉于山间朝暮四时——醉于升平之乐——醉在内心深知的乐趣) 有不能都含有“醉翁”、“乐”呢? (醉翁喜山水之乐——醉翁爱赏景之乐——醉翁乐与民同乐——醉翁自知醉翁之乐) 咱们换个说法。能不能从记叙的顺序上突破一下? (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件顺序—叙议结合顺序) 教师:我还从影视拍摄的角度赏析了课文,现在也让你们欣赏一下。 课文的脉络是: 一个大远景镜头———组空镜关——一个长镜关——一个全景镜头 (学生极有兴趣地倾听) 教师:请你各自选出以一种说法,并根据它来协助自己背诵课文,用时6—10分钟。(学生背诵) 教师:下面我们研究每一段落的内部层次。把它们清理出来,指导背诵就更有依据。我先说第一段,你们分组介绍第二、三、四段。 (一、山—水—亭—名—太守) (二、朝—暮—春—夏—秋—冬) (三、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四、太守归—游人去—禽鸟乐,从人乐,太守乐) 教师:请大家根据以上线条再背诵课文,用时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