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公共政策复习.docx

格式:docx   大小:53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公共政策复习.docx

上传人:2112770869 2024/5/17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公共政策复习.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公共政策复习 】是由【2112770869】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公共政策复习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公共政策:就是以执政党与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在一定的政治背景下,通过论辩、竞争、合作等途径,以科学的方法选择适合的工具,采取行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求得社会进步的活动过程。〔1〕谁来制定公共政策〔主体〕;对什么领域来进展规制〔客体〕;〔3〕目的何为〔价值取向〕;二、公共政策的本质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2、公共政策就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3、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分配的根底是不断的促进公共利益的增长。三、、调节的、、、经济的、社会的与文化的政策一、公共政策的根本特征1、阶级性;2、公共性;3、价值性;4、前瞻性;5、层次性;6、动态性;〔一〕常态社会下的公共政策的功能1、导向功能2、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3、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政府公共政策所表达的分配原则主要有三种:一是为追求效率而鼓励扩大差异;二是为消灭差异而牺牲效率;三是效率与公平相统一;〔二〕转型社会中的公共政策的特殊功能1、公共政策的稳定功能2、公共政策的公平正义功能3、公共政策促进社会革新功能政策系统的划分:一、信息子系统二、咨询子系统三、决断子系统四、执行子系统五、监控子系统第二章社会问题:在一个社会群体中或至少令一局部人感到不满的状态。2、社会问题认定过程中的价值标准〔1〕社会福利〔2〕效率〔3〕(1)它们对个人或社会造成物质或精神损害。(2).它们触犯了社会里一些权力集团的价值观或准则。(3).它们持续时间很长。(4).由于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会作出不同评判,对它们的解决方案也往往多种多样,因而在如何解决问题上也难以达成一致。三、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1、社区〔非正式部门〕社区特点:非正式性社区的功能:能够较好的解决社会基层问题。2、三个正式部门〔1〕政府政府的特点:〔1〕公共物品的提供者;〔2〕它有正式的机构或组织;〔3〕不以盈利为目的,更过的带有效劳性;〔4〕通过自身所拥有的权力来开展管理活动。市场市场的特点:〔1〕主要是私人物品的提供者;〔2〕它也有正式的组织,如企业等;〔3〕市场中的私人组织提供物品与效劳的目的俺就是为了获利;〔4〕自由交换是市场提供公共物品与效劳的主要手段;〔3〕第三部门,包括NGO、NPO以及一些志愿性的组织。2、市场缺陷: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与效率的损失垄断主要是通过价格控制表现出来。〔2〕公共物品与效率损失;公共物品的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3〕外部效应与效率的损失外部效应是指一个经济单位的活动产生对其他经济单位的有利或有害的影响,而不从这种影响获利或承当本钱。外部效应一般分为:外部积极性与外部不经济性。〔4〕信息不对称与效率的损失主要是市场参与主体之间对于信息的掌握是有多少之分的。获取信息多的个体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谋取利益,结果就损害了信息掌握比拟少的个体利益。2、政府的缺陷:政府失灵〔1〕作为一种加总社会中所有个体的意见途径,政府是不完美的;〔2〕政府的决策可能会被少数人左右,维护少数人利益而损害大多数人利益。政府失灵主要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搭便车〞现象;二是政府的寻租现象;3〕行政效率的低下一是行政机构的绩效往往难以评估,进而丧失其鼓励的功能;二是行政机构缺乏竞争也会致使其效率低下;三是行政机构人事管理体制僵化,缺乏活力;〔4〕政府失灵的其他方面四、第三部门途径的优势与缺陷1、第三部门优势〔1〕第三部门具有相对较大的活动范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社区相比〕〔2〕第三部门具有相对较小的垄断性与相对较大的竞争性;〔与政府相比〕〔3〕第三部门对于个性化需求有较好的回应;〔与政府相比〕〔4〕其他方面的优势2、第三部门的缺陷:志愿失灵〔1〕单纯依靠第三部门是不可能提供足够的公共产品或效劳;〔2〕第三部门中所提供的志愿性效劳呈现不平衡的分布;〔3〕第三部门中志愿组织受到捐助者的影响较大;〔4〕第三部门由于自身的原因可能再人才的吸引上呈现出弱势而不利于其开展。二、关于政府角色定位与公共政策作用范围的一些事实1、市场化趋势2、第三部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社区角色的变迁第三章公共政策系统分析1、公共政策环境的定义:所谓公共政策环境,就是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与开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与。二、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1、经济环境2、政治环境3、社会文化环境4、国际环境3、,这个排列组合方式便是决策体制的纵向构造。在纵向构造中,层级越高,决策权限越大,决策的法律效力也就越大。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变化决定着决策体制“形状〞的变化。管理层次多而管理幅度小,其纵向构造就呈尖型形态;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其纵向构造就呈扁型形态。,构成平等合作与协商关系,这种排列组合方式便是决策体制的横向构造。横向构造中的决策组织间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通常,横向构造中的决策组织按决策权范围或功能来划分。如决策组织可分为决策指挥部门、参谋咨询部门、执行部门、监视反应部门等。4、现代公共决策方式一、全体一致规则二、过半数规则三、过半数规则的变异形式第四章政策工具公共政策工具的分类1、)也称指导性工具,它借助国家或政府的权威及强制力,迫使目标团体及个人采取或不采取某种行为。政府为实现其政策目标,可以通过选择管制、公共企业或官僚机构直接供应等手段或方式来履行其功能。一、管制二、公共企业三、、家庭与社区二、志愿者组织三、、信息与奉劝二、补贴三、产权拍卖四、税收与使用者付费政策工具的选择:制执行实定现目目标运用政策工具标3、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因素政策目标工具的特性外部因素以前工具的影响意识形态第五章政策问题的建构分析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2、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1〕政策问题的主观性;〔2〕政策问题的人为性;〔3〕政策问题的动态性;〔4〕政策问题的系统性〔三〕公共政策问题的分类过失性问题与构造性问题两大类。过失性问题产生于偏离正常生活与标准的一些过失性行为。如青少年失足与社会犯罪等。构造性问题是社会自身机构不合理所致的一些社会现象。如各种不平等现象与问题。政策问题构建程序:政策问题的论证1、小论证:属于政策论证的最低层次,通常由政策分析人员来完成。2、功能论证:通常是由负责制定政策的组织来负责,其任务就是在小论证的根底上将其论证的结果进展整合起来,从而确定政策问题的构造类型。3、二级论证:二级论证通常由政府的决策机构来做出。重点是讨论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实施本钱、政策效果等问题。4、一级论证:一级论证就是要确定该政策问题是否进入政府议程,是最高级论证。〔三〕政策问题诊断的误差政策问题诊断误差的来源:1、组织构造;2、意识形态;3、无知;4、信息超载;5、噪音干扰;6、时间落差;7、逃避问题;8、隐蔽问题;9、虚假问题;一项政策问题应当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存在可以确认的客观情势。“客观情势〞是指出现与形成了某种客观事实,并且这一客观事实是可以直接观察的,是可以通过自然言语描述的,而且可以通过广泛的符号系统表述的。第二,出现了强烈的公众诉求。第三,形成明显的政策需要。公共政策议程是由一程序构成的过程,是指社会公共问题进入由政策行动主体构成的政策子系统的范围并成为政府特别关注的、再深思熟虑后下决定要加以解决的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1、系统议程社会问题成为或到达公众议程的条件:一是该问题应该为公众所知晓;二是多数人认为必须要采取行动;三是公众普遍认为这个问题属于政府职权范围内的事务,应该受到政府的关注;2、正式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采取一定得行动,并把这些问题列入政策范围的一种政策议程。公众议程一般比拟抽象,仅仅只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它可以不提出政策方案或解决方法;而政府议程相比照拟具体一些,目标明确,它是政策问题认定的最后一个阶段;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四种方式:1、社会中局部团体或个体主动,政府只是有限介入思考:对于团体或个人认为很重要的社会问题,政府的介入为什么会有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