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pdf

格式:pdf   大小:1,061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pdf

上传人:小屁孩 2024/5/17 文件大小:1.0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2分)自然界中,有的物体属于生物,有的属于非生物。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2分)下列关于“校园生物调查”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我们要注意安全,,不能凭个人好恶取舍3.(2分)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2分)若物像在视野中的左上方,要将视野中的物像移向中央,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将玻片().(2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句说明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2分)下列生态系统中最稳定的是().(2分)小明同学将写有字母“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应该是().(2分)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缺少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液泡⑤细胞核A.①④B.②④C.①⑤D.③④9.(2分)从母羊甲的体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注入到母羊乙去掉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结合后的细胞经卵裂形成早期胚胎,出生的小羊长得().(2分)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按如表在三个大棚内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温度30℃30℃20℃,,,,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二、分析说明题(每空1分,共30分)11.(5分)“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我国宋朝中期著名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词中蕴藏了很多的生物学知识,请你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1)“红杏出墙”是杏树受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说,“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的特征,是生物环境的表现。(2)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的特征。(3)红杏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从这个意义上讲,生物的生活需要。(4)“红杏出墙”争取阳光是红杏世代相传的性状,这反映了生物具有的特征。12.(8分)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和。(2)图中共有条食物链,请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3)图中鹰和狐之间存在的关系是。(4)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所有能量最终来源于。(5)若该生态系统土壤中含有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13.(7分)将仙人掌去皮擂成浆糊状,置于纱布上,外敷于腮腺炎患者的患病部位,为探究仙人掌茎中细胞结构,于是将它制成临时装片(1)用显微镜观察仙人掌临时装片时,选用的目镜是12×,物镜是4×倍。:..在操作显微镜进行对光时,在光线比较弱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选用[①]反光镜的(填“平面镜”或者“凹面镜”)进行对光。看清物像后,为使物像更清晰,需要调节[](填标号)。(2)图(填“甲”或“乙”)最有可能是观察到的仙人掌细胞。(3)图甲细胞的控制中心是[](填标号),其内含有遗传物质。(4)切仙人掌时会流出许多汁液,这些汁液主要存在于[④]。(5)“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究的“海水稻”在盐碱地上种植成功。“海水稻”能从盐碱地选择性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这体现了图甲中[②]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14.(5分)如图中,A~E表示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A通过形成B。在此过程复制后形成形态、数量完全相同的两等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经过此过程,细胞数目会。(2)B通过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3)是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的组合。15.(5分)“鱼菜共生”系统是鱼、蔬菜、微生物三者之间形成一种生态平衡的复合耕种模式。其核心是“养鱼不换水水质无忧,种菜不施肥正常生长”。某校生物社团学生在校园内建立了一个小型“鱼菜共生”系统,与普通水培蔬菜系统形成对比甲组:鱼菜共生组,利用养鱼的水培养蔬菜。乙组:普通水培组,利用普通水质培养蔬菜。实验中,测量并计算甲、乙组蔬菜根长和株重的初始平均值和观察平均值。实验后,根据这两种数据计算出增长率指标甲组:鱼菜共生组乙组:%%%%注:增长率=(观察平均值﹣初始平均值)/初始平均值×100%根据实验方案和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该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是?(2)甲、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选填“水质不同”或“蔬菜种类不同”)。(3)实验中设置乙组的目的是。(4)对各组实验中的数据取平均值的目的是。(5)对比分析表中数据,推测组蔬菜生长更加旺盛。:..2023-2024学年甘肃省平凉十中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2分)自然界中,有的物体属于生物,有的属于非生物。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答案】A【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⑧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解答】解:A、电脑病毒不具有繁殖,不属于生物。BCD、此三项都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故选:A。2.(2分)下列关于“校园生物调查”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我们要注意安全,,不能凭个人好恶取舍【答案】A【分析】调查法是生物上常用的方法,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解答】解:A、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并作出分析,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A错误。B、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要特别注意安全,不要攀爬高处。C、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并可以按形态结构或生活环境等进行统计归类。D、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D正确。故选:A。3.(2分)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答案】B【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解答】解:A、“大雁南飞”,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B.“蚯蚓使土壤疏松”,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鱼儿离不开水”,用鳃呼吸,必须生活在水中,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D.“秋风扫落叶”,植物通过落叶减少蒸腾作用,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选:B。4.(2分)若物像在视野中的左上方,要将视野中的物像移向中央,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将玻片()【答案】B【分析】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解答】解: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所以若物像在视野中的左上方,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将玻片向左上方移动。故选:B。5.(2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句说明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答案】D:..【分析】生物的特征:1、、、、、、除病毒外,、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解答】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话描述了小草的顽强的生命现象。故选:D。6.(2分)下列生态系统中最稳定的是()【答案】D【分析】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稳定性就越强。【解答】解: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稳定性也就越强,热带雨林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最多,稳定性最强。故选:D。7.(2分)小明同学将写有字母“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应该是()【答案】A【分析】(1)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左右相反.(2)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解答】解: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原物体的倒像。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P”字后。因此小明同学将写有字母“p”的载玻片,看到的物像应该是d。故选:A。8.(2分)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缺少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液泡⑤细胞核A.①④B.②④C.①⑤D.③④【答案】A【分析】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细胞类型相同点不同点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有:细胞壁、叶绿体、细胞核、线粒体液泡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叶绿体、液泡【解答】解:从表格中看出,①细胞壁,动物细胞不具有的结构、③细胞质。洋葱表皮细胞是植物细胞。所以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④液泡。故选:A。9.(2分)从母羊甲的体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注入到母羊乙去掉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结合后的细胞经卵裂形成早期胚胎,出生的小羊长得()【答案】B【分析】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不经过***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解答】解:细胞核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生物的遗传和发育,所以小羊的长相像甲。故选:B。10.(2分)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按如表在三个大棚内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温度30℃30℃20℃,,,,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答案】C【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解答】解: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有某个条件引起的,采取对照实验,所进行的除了这个条件不同外,叫做对照实验。由表可知,一组是甲和乙构成的对照实验;另一组是乙和丙构成的对照实验。甲和丙有两个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可见。故选:C。二、分析说明题(每空1分,共30分)11.(5分)“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我国宋朝中期著名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词中蕴藏了很多的生物学知识,请你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1)“红杏出墙”是杏树受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说,“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征,是生物环境的适应表现。(2)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繁殖的特征。(3)红杏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从这个意义上讲,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4)“红杏出墙”争取阳光是红杏世代相传的性状,这反映了生物具有遗传的特征。【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有遗传和变异对的特性。【解答】解:(1)“红杏出墙”是杏树受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说。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2)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红杏具有繁殖的特征。(3)红杏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4)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即具有相同的性状,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即性状的差异,这说明红杏能将自己的特征遗传给后代。:..故答案为:(1)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适应。(2)繁殖。(3)营养。(4)遗传。12.(8分)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草。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请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草→鼠→蛇→鹰。(3)图中鹰和狐之间存在的关系是竞争关系。(4)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所有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5)若该生态系统土壤中含有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鹰。【答案】(1)草;分解者;非生物部分。(2)5;草→鼠→蛇→鹰。(3)竞争关系。(4)太阳能。(5)鹰。【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3)物质是往返循环的,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解答】解:(1)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草是绿色植物即属于生产者,蛇等动物是消费者,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鼠→狐、草→鼠→蛇→鹰;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3)图中鹰和狐均以鼠为食,二者是竞争关系。(4)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并储存能量,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5)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在该生态系统中,则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鹰。故答案为:(1)草;分解者。(2)5;草→鼠→蛇→鹰。(3)竞争关系。(4)太阳能。(5)鹰。13.(7分)将仙人掌去皮擂成浆糊状,置于纱布上,外敷于腮腺炎患者的患病部位,为探究仙人掌茎中细胞结构,于是将它制成临时装片(1)用显微镜观察仙人掌临时装片时,选用的目镜是12×,物镜是4×48倍。在操作显微镜进行对光时,在光线比较弱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选用[①]反光镜的凹面镜(填“平面镜”或者“凹面镜”)进行对光。看清物像后,为使物像更清晰,需要调节[④](填标号)。(2)图甲(填“甲”或“乙”)最有可能是观察到的仙人掌细胞。(3)图甲细胞的控制中心是[③](填标号),其内含有遗传物质。(4)切仙人掌时会流出许多汁液,这些汁液主要存在于[④]液泡。(5)“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究的“海水稻”在盐碱地上种植成功。“海水稻”能从盐碱地选择性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这体现了图甲中[②]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答案】(1)48;凹面镜;④。(2)甲。(3)③.(4)液泡。(5)细胞膜。【分析】观图可知:图甲乙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核、④液泡、⑤线粒体,图丙中①反光镜、②载物台、③转换器、④细准焦螺旋,解答即可。【解答】解:(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用显微镜观察仙人掌临时装片时,物镜是4×;在操作显微镜进行对光时,我们应该选用[①]反:..光镜的凹面镜进行对光,其中粗准焦螺旋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2)甲图具有细胞壁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乙图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3)图甲③是细胞核,其内含有遗传物质。(4)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这些汁液主要存在于④液泡。(5)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海水稻”能从盐碱地选择性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故答案为:(1)48;凹面镜;④。(2)甲。(3)③.(4)液泡。(5)细胞膜。14.(5分)如图中,A~E表示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A通过细胞分裂形成B。在此过程染色体复制后形成形态、数量完全相同的两等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经过此过程,细胞数目会增多。(2)B通过细胞分化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3)系统是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的组合。【答案】(1)细胞分裂;染色体;增多。(2)细胞分化。(3)系统。【分析】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无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由图可知:A表示细胞,C表示组织,D表示器官,E表示系统。解答即可。【解答】解:(1)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因此A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形成B,染色体先复制后形成形态,然后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子代细胞内所含的遗传物质一样多。(2)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因此B通过细胞分化形成C,细胞的形态,形成不同的组织。(3)系统是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的组合。故答案为:(1)细胞分裂;染色体。(2)细胞分化。:..(3)系统。15.(5分)“鱼菜共生”系统是鱼、蔬菜、微生物三者之间形成一种生态平衡的复合耕种模式。其核心是“养鱼不换水水质无忧,种菜不施肥正常生长”。某校生物社团学生在校园内建立了一个小型“鱼菜共生”系统,与普通水培蔬菜系统形成对比甲组:鱼菜共生组,利用养鱼的水培养蔬菜。乙组:普通水培组,利用普通水质培养蔬菜。实验中,测量并计算甲、乙组蔬菜根长和株重的初始平均值和观察平均值。实验后,根据这两种数据计算出增长率指标甲组:鱼菜共生组乙组:%%%%注:增长率=(观察平均值﹣初始平均值)/初始平均值×100%根据实验方案和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该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是水质的变化对蔬菜的生长有影响吗?(2)甲、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水质不同(选填“水质不同”或“蔬菜种类不同”)。(3)实验中设置乙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4)对各组实验中的数据取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5)对比分析表中数据,推测甲组蔬菜生长更加旺盛。【答案】(1)水质的变化对蔬菜的生长有影响吗?(合理即可)(2)水质不同。(3)形成对照。(4)减少实验误差(合理即可)。(5)甲组(鱼菜共生组)。【分析】(1)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蔬菜生产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生长的生态共生效应,是未来可持续循环型的低碳生产模式。(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1)(2)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水质的变化对蔬菜的生长有影响吗?实验变量是水质不同。(3)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表中乙组起对照作用。(4)对各组实验中的数据取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使结果更准确。(5)比较表中甲、乙两组植物根长增长率,说明甲组生长更旺盛。故答案为:(1)水质的变化对蔬菜的生长有影响吗?(合理即可)(2)水质不同。(3)形成对照。(4)减少实验误差(合理即可)。(5)甲组(鱼菜共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