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苏轼《和陶拟古九首之五》赏析.pdf

格式:pdf   大小:18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苏轼《和陶拟古九首之五》赏析.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21 文件大小:18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苏轼《和陶拟古九首之五》赏析.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苏轼《和陶拟古九首之五》赏析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苏轼《和陶拟古九首之五》赏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苏轼《和陶拟古九首之五》赏析苏轼《和陶拟古九首之五》赏析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被贬到海南儋州时,曾写过《和陶拟古九首》,其中第五首称颂巾帼英雄冼夫人的显赫功绩,全诗如下:“冯冼古烈妇,翁媪国于兹。策勋梁武后,开府隋文时。三世更险易,一心无磷缁。锦伞平积乱,犀渠破余疑。庙貌空复存,碑版漫无辞。我欲作铭志,慰此父老思。遗民不可问,偻句莫予欺。犦牲菌鸡卜,我当一访之。铜鼓壶芦笙,歌此送迎诗。”这是在文学史上吟咏冼夫人的开篇之作,其内容及艺术特色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巾帼礼赞,意蕴丰富,从内容上来看,《和陶拟古九首之五》有三层意思:第一层,从“冯冼古烈妇”到“犀渠破余疑”,即诗的前八句,内容是颂扬冼夫人的显赫功绩。大意是说:(冯家的)冼夫人是古时的女英雄曾有封地在海南,在梁武帝时便开始建功立业,名垂史策,在隋文帝时开幕府,威镇一方。历经梁、陈、隋三代的变更,经历了多少艰险,但对国家的忠诚不改,没有半点杂念。坐着张有锦伞的马车去平定叛乱,又因见到犀杖,验知陈亡,消除了当时岭南首领的疑惑,归顺隋朝,完成了国家的统一。第二层,从“庙貌空复存”到“偻句莫予欺”。着重写儋州冼夫人庙的现状,并发出感慨。儋州宁济庙,唐时已有建置,是海南建筑年代最早的冼庙。当年苏轼拜谒的冼庙,因年久失修,已经破败不堪。以致仅看到冼庙的大致样貌,而记录冼夫人事迹的碑记等,经岁月的侵蚀,已经漫灭,看不到碑上的文字了。作者很想为此间的冼夫人庙写一篇铭志,以告慰当地乡亲对冼夫人的思念。但向当地人了解冼夫人事迹及冼庙的相关情况时,当地人知道的已经不多,而又不想用当地的一些俚句、俗语、传说来撰写,这样会欺骗自己,也会给当地父老乡亲留下误会。第三层,诗的最后四句,意思是苏轼了解到当地老百姓平时纪念冼夫人的盛况而发出个人的感想。“犦牲菌鸡卜”,说的是海南拜祭冼夫人的一种****俗,“铜鼓壶芦笙”说的也是祭祀冼夫人时的热闹场面。这是苏轼听客人转述海南儋州当地在纪念冼夫人时的热闹场景和****俗仪式,不由得产生向往之情,并发出感慨。即“我当一访之”,并且希望自己写的赞颂冼夫人的诗篇,能被人在祭祀时诵读出来,即“歌此送迎诗”,表达了诗人对冼夫人由衷的赞美之情。言近旨远,含义深刻,《和陶拟古九首之五》艺术特色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叙议结合,语言精练。这首吟咏冼夫人的诗篇,运用了叙议结合的方法。如赞颂冼夫人的历史功绩,称冼夫人是“古烈妇”;称誉冼夫人忠心耿耿,用“一心无磷缁”进行评价,非常中肯。此诗语言精炼,仅用八句诗,就高度归纳概括了冼夫人波澜壮阔的一生。如“锦伞平积乱,犀渠破余疑。”两句,便写了冼夫人在归隋及助隋平定叛乱的两大历史功绩,写了“归隋”、“平乱”两大历史事件。二是似淡实美,回味无穷。苏轼的和陶诗追求一种淡雅的风格,但在平淡中有奇趣,朴素中有绮丽。这首诗用白描的手法来赞颂冼夫人。如“策勋梁武后,开府隋文时。”“锦伞平积乱,犀渠破余疑。”细细品味,可体悟到作者用典故和语言上的对杖、工整,以及包涵的意蕴深远。三是以史论人,感怀及己。苏轼对冼夫人的赞赏在字里行间有充分的体现。同时,诗人把自己也写了进去,写出了此时此地的心境。如“我欲作铭志”、“我当一访之”,都写出了诗人面对“碑版漫无辞”破旧的冼庙,很想为冼夫人写一篇铭志,让更多父老乡亲了解冼夫人的历史功绩。当知道当地有纪念冼夫人的****俗,表示一定要去访问,要到现场观看。苏轼作为被贬到海南的流放之人,借赞颂冼夫人“一心无磷缁”,来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心耿耿。颂扬冼夫人的爱国爱民,也是表达自己爱国爱民。并表达了在未来的纪念冼夫人的隆重场面中,能有人“歌此送迎诗”,更好地传扬冼夫人的功史功绩,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冼夫人。(注:茂名日报2013年12月23日文化版,这是从长篇论文《巾帼礼赞空谷回音》中节录的一部分,刊登于日报,是对冼夫人诞辰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