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森林培育小测题目+答案.pdf

格式:pdf   大小:873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森林培育小测题目+答案.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21 文件大小:87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森林培育小测题目+答案.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森林培育小测题目+答案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森林培育小测题目+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森林培育小测题目+答案(一)一、名词解释1、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绪论)2、立地质量: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P35)3、适地适树: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P56)4、林分结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包括组成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年龄结构。(P60)5、立地质量评价: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判断或预测。(P35)6、造林整地:指造林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或采伐剩余物或火烧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P185)二、,可把树种分为前期生长型和全期生长型。(P17):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特殊用材林。:荒山荒地、农耕地、四旁地、撂荒地及退耕还林地、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生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P182),通常把林木个体发育分为4个时期: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P20):幼林地抚育、幼林林木抚育。(P211):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块状整地。(P191):物理环境因子、森林植被因子、人为活动因子。(P35):樟木树、榕树、楠木。(P55):马尾松、杉木、相思树。(P50):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分殖造林、爆破造林。(P197)三、选择题1、在一定的地区内划分立地条件类型,应根据多因子的综合,其中主要依据是:(C)A植被B地形C地形和土壤因子D林木生长状况----P362、林木先后由树高和直径的速生时期转入树高材积的速生时期是(B)A幼林阶段B中龄阶段C优树阶段D成熟林阶段----P223、下列哪种整地方式适用于地势平缓的水分过剩的采伐迹地和水湿地(B)A带状B高垄C犁沟D撩壕----P1934、适合福建省杉木与檫木混交的方法为(D)A带状混交B块状混交C植生组混D星状混交----P835、我国采用的立地质量评价方法是(A)A多元地位指数法B测树学方法C指示植物法D地位指数法----P41四、简答题1、提高和维持森林生产力的途径。(P32)一、遗传改良途径:..遗传改良的途径是一条首要的基本途径。二、结构调控途径森林结构的调控是第二条重要途径。森林的树种组成、空间结构和年龄结构对于森林如何调控利用光、热、水、养等环境条件,如何协调林木个体和群体的生长发育都起着重要作用,调整林分结构,使林分结构与立地相适应以提高森林生产力。三、立地的选择与调控途径立地的选择与调控是提高森林生产力的第三条途径。培育森林首先要选择适于森林生长的立地,为了培育高生产力的森林就要有较严格的立地选择。2、实现适地适树的途径和方法。(P58)途径:一、选择:选地适树和选树适地。①选地适树:是指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确定主栽树种或拟发展的造林树种后,选择适合的造林地;②选树适地:在确定了造林地后,根据其立地条件选择适合的造林树种。二、改造:改树适地和改地适树。①改树适地:在地和树在某些方面不太相适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之能够相适;②改地适树: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树种混交、土壤管理等措施改变造林地的生长环境,使之适合于原来不大适应的树种生长。方法:调查研究不同立地条件下的人工林生长情况,是探索适地适树的主要方法。因影响立地条件的因子有多个,可运用多变量的分析方法,以便了解各因子对林木生长的作用程度和各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另外又可配置各因子综合作用于林木生长的数学模型,用于立地评价和:..生长预测,为适地适树提供依据。3、造林整地的作用。(P185)一、改善立地条件,提高立地质量通过改善林地小气候条件、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和减少杂草危害,提高立地质量。二、保持水土整地是保持水土工作中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的一个环节,造林整地也是坡面治理的简易工程措施,具有一定的积水容积,可以把渗透不及的降水储蓄起来。三、便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造林地经过认真清理和细致整地,可以减少造林时的障碍,便于进行栽植、播种、造林密度和种植点配置,便于抚育管理等造林施工工序的实施,便于采用机械化作业。四、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整地改善了立地条件,对于多数地区而言主要是改善了土壤湿度条件,因而进行播种造林时,种子能够及时吸收所需的水分,完成发芽准备,迅速生根出苗;进行植苗造林时,苗木根系的再生能力恢复很快,新根大量发生,促进植株成活。4、植苗造林的特点及应用条件。(P200)特点:①适用于多种立地条件②幼林初期生长迅速③节约种子④根系易受损⑤造林成本偏高应用条件:①干旱半干旱地区②盐碱地区③易滋生杂草的造林地④易发生冻拔害的造林地:..⑤鸟兽害比较严重,用播种造林受到限制的造林地5、培育混交林的意义及优点的相对性。(P73)培育混交林的意义:一、可较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①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树种适当混交,能够比较充分地利用空间;②混交林中各树种对光照条件要求不一,林冠合理分层,可有效地利用光能,提高林分生物量的积累;③混交林的根系发达,分布合理,可充分利用土壤养分。二、可较好改善林地的立地条件不同树种的合理混交能够较大地改善林地的立地条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混交林所形成的复杂林分结构,有利于改善林地小气候,使林木生长的环境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二是混交林可增加营养物质的储备及提高养分循环速度,使林地土壤地力得到维持和改良。三、促进林木生长,增加林地生物产量和林产品种类,维持和提高林地生产力①混交林大多立体利用光能,因此总光合产量和生物量提高;②混交林中目的树种由于有伴生树种辅助,目的树种的主干生长通直圆满,自然整枝良好,干材质量较优;③混交林由多个树种组成,林产品种类多,产品生产周期有长有短,不仅可以使林分实现以短养长,也可以在很多情况下提高林分的经济效益。四、可较好地发挥林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①混交林在森林的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积累营养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固碳释氧等方面的生态效益极其显著;②混交林配置合理,可增强森林的美学价值、游憩价值、保健功能等,使林分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五、可增强林分的抗逆性①混交林由多种树种组成,食物链较长,营养结构多样,有利于各种鸟兽栖息和寄生性菌类繁殖,使众多的生物种类相互:..制约,抗病虫害能力较强;②混交林林冠层次多,枝叶相互交错,根系较纯林发达,深浅搭配,抗风抗雪能力较强。混交林优点的相对性:混交林的优点是相对的,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其优点和作用。(二)一、名词解释1、封山育林:遵循森林演替的动态变化规律,利用树木的自然繁殖能力,以封禁为主要手段,辅以人工促进措施,使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芽更新能力的疏林、灌丛、采伐迹地、荒山荒地以及其他林地恢复或发展为森林或灌草植被,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P246)2、抚育采伐:在林分郁闭后直至主伐期间,对未成熟的森林定期而重复的伐去部分林木,为保留的林木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条件,同时获取一部分木材的一种森林培育技术措施。(P264)3、自然稀疏:森林随着年龄的增加,单位面积上林木株数不断减少的现象称为森林的自然稀疏。(P271)4、林木分化:在一个林分里,同一树种、相同年龄的林木或者不同林木的个体,在生长发育上各有差异的现象称为林木分化。(P271)5、疏伐:是指在中壮龄林阶段进行的伐除林分中生长过密和生长不良的林木,进一步调整树种组成及林分密度,促进保留木的生长和培育良好干形的一种抚育采伐方法。(P275)6、低质低效林: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林分密度低下、树种组成不合理、蓄积量低下和生长能力退化而没有培育前途的林分。(P284)二、“三表”:立地类型表、造林典型设计或造林类型表、林分经营措施类型表。(P258),可分为3个逐级控制而:..又相对独立的类别:造林规划、造林调查设计、造林施工设计。(P255)、社会、经济条件,封山育林方式分为:全封、半封、轮封。(P250):封禁类型、封高类型、封造类型。(P250):下层疏伐法、上层疏伐法、综合疏伐法、机械疏伐法、景观疏伐法。(P275):透光伐、疏伐、生长伐、卫生伐。(P274):森林形成期、森林速生期、森林成长期、森林近熟期、森林成熟期、森林衰老(过熟)期。(P270):克拉夫特分级法。(P271):全面抚育、团状抚育、带状抚育。(P275):生长伐。(P278)三、简答题1、森林抚育采伐的目的。(P265)①调整树种组成,防止逆行演替②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境③促进林木生长,缩短林木培育期④清除劣质林木,提高林木质量⑤实现早期利用,提高木材总利用量⑥改变林分卫生状况,增强林分的抗逆性⑦建立适宜的林分结构,发挥森林多种效益:..2、低价值人工林的形成原因及改造策略?并举例说明杉木低效人工林改造可采取哪些技术措施?(P287)形成原因:①造林树种选择不当。由于造林的立地条件不能满足造林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要求,导致人工林生长不良,难以成林成材,不能满足造林目的。②整地方式过于粗放,栽植技术应用不当。整地过程中,如果不把土壤中的杂草、灌木的根系挖除,或整地太浅,松土面积太小,都会影响幼林生长;造林时,如果栽得过浅,培土不够或覆土不实,也会影响林木生长。③造林密度偏大或保存率过低。由于密度过大,营养面积和生长空间不能满足幼树的需要,导致林木生长不良;保存率低则长期得不到郁闭,林木难以抵抗不良环境条件。④缺少抚育或管理不当。相应的改造策略:①根据适地适树原则,更换树种,重新造林。②加强林地管理,清除杂草,松土,培土,深翻施肥,使林木恢复生长势。③对密度过大的林分尽快进行抚育采伐,并结合松土,使生长衰退的幼林得以复壮。间伐时最好把萌芽能力强的树种的根也清除掉,以免萌生条和林木争水争养分。④造林后及时进行抚育管理。杉木低效人工林改造可采取的技术措施:(P288)3、简要说明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P278)一、抚育采伐起始期抚育采伐起始期,是指第一次开始采伐的时间。若开始早,对促进林木生长的作用不大,不利于优良干形的形成,也会减少经济效益;若开始晚,会造成林分密度过大,影响保留木的生长。合理确定抚育采伐的起始期,对于提高林分生长量和林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可根据林分生长量下降期、林分分化程度、林分直径的离散度、树冠大小:..变化、林分密度管理图或表、林分的外貌特征、经济条件等因素来确定抚育采伐起始期。二、抚育采伐强度抚育采伐时采伐及保留多少林木,使林分稀疏的程度称为抚育采伐强度。不同采伐强度对林内环境条件产生的影响不同,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也不同。确定适宜的采伐强度,直接影响抚育采伐的效果,是抚育采伐技术中的关键问题。合理的抚育采伐强度应满足以下要求:①能提高林分的稳定性,不致因林分稀疏而招致风害、雪害和滋生杂草;②不降低林木的干形质量,又能改善林木的生长条件,增加营养空间;③利于单株材积和林木利用量的提高,并兼顾抚育采伐木材利用率和利用价值;④形成培育林分的理想结构,实现培育目的,保证生物多样性、增加防护功能、美学功能或其他有益效能;⑤紧密结合当地条件,充分利用间伐产物,在有利于培育森林的前提下增加经济收入;⑥在生产上,抚育采伐强度要求应在国家《森林抚育采伐规程》的规定范围内。三、抚育采伐的间隔期相邻两次抚育采伐所间隔的年限称为抚育采伐间隔期。间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林分郁闭度增长的快慢。四、抚育采伐的选木原则砍坏留好、砍小留大、砍密留稀、维持森林生态平衡。4、什么是造林典型设计?与造林类型表有何区别?(P258)造林典型设计是在调查区内,根据立地条件类型、造林树种、造林技术规程编制的造林技术设计图表。一个典型设计适用于一定的立地类型、一定的林种和树种。根据典型设计进行造林施工、选择树种、幼林抚育、计算种苗量等。在一个调查区内可以有数个典型设计,可根据立地类型和造林树种进行套用。在外业小班调查时要提出相应的典型设计。造林典型设计与造林类型表的区别在于造林类型表是采用表格方式表达造林技术设计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