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民族与宗教》模拟试卷参考答案.pdf

格式:pdf   大小:352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民族与宗教》模拟试卷参考答案.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21 文件大小:3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民族与宗教》模拟试卷参考答案.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民族与宗教》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民族与宗教》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民族与宗教》模拟试卷参考答案《民族与宗教》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三一教”。福建的地方宗教也有很大的影响,最有名的是“三一教”。这是将儒、释、道三教合而为一的教派,由生活于明代正德、嘉靖、万历年间的福建莆田人林兆恩创建的。林兆恩认为儒、释、道本为一体,儒教为立本,道教为入门,佛教为极则。三一教在福建立足后,曾向省外扩展过,清代中末叶曾发展到台湾、新加坡一带。2、泉州东郊灵山先贤墓。据载是唐武德年间(618~626)来华传教的“四贤”中两贤者之墓,虽然学者对所述年代有不同看法,但客观上由于因此古墓的存在,历代不断有穆斯林来此瞻仰和行香,郑和下西洋时曾于1417年到此行香,祀求圣灵庇佑。墓上有宽敞的白石亭,背后是白花岗岩结构的半圆形回廊。现存重修碑文五块,最早一块是元至治二年(1322年)穆斯林集体所立,碑文为阿拉伯文,后四块为清代所立,皆为汉文,为研究伊斯兰教早期传播的珍贵实物。3、中秋博饼。八月十五过中秋,厦门人有个独特风俗,喜欢众人团聚玩博饼。相传,中秋博饼,是郑成功屯兵厦门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而发明的。于是,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了如今厦门独具特色的民间****俗。中秋博饼,讲究的就是一个开心,是博一个好兆头,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博中状元的人,一年运气总是会特别好,这当然是因为博饼活动里倾注了人们的感情寄托。4、罗文藻。福安人罗文藻,他于顺治十一年在马尼拉城由菲律宾总主教祝圣晋铎为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神甫。第二年,罗文藻即回闽传教,两年之中于福宁授洗两千五百多人。1665年,官方规定外国传教士不得传教,罗文藻成为全国唯一能公开传教的天主教神职人员,于是全国各省各修会均将所辖教务托付罗文藻视察。罗反对禁止中国教徒“祀孔祭祖”的生硬做法,所以传教顺利,在他接授付托的两三年内,经其手付洗的人数较之当时全体在华外籍传教士三十年中付洗:..的总数还要多。1685年4月,罗文藻接受方济各会士伊大仁主教的祝圣,以57岁成为中国天主教历史上第一位国籍主教。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简述福州琴江满族过七月初三的特定****俗。福建琴江满族重视农历七月初三。1884年农历七月初三,中法马江海战爆发,驻防三江口的水师旗营官兵以火枪、土炮、木帆船抵抗法军的坚船利炮。当时水师右翼佐领黄恩禄率三营旗兵赴三江口,以大屿岛为屏障,利用法军不谙地形的弱点,在琴江水道上设下埋伏,待法舰经过时,点炮轰击,重创法舰。但海战最终还是以清兵的失败告终,整条江水都被鲜血染红,琴江人冒着生命危险捞起500多具烈士遗体,葬于江畔西山,并在山顶建起忠烈祠。阵亡烈士中有七八十名琴江人。此后,为了纪念先烈,每年农历七月初三,村人自发来到江边,放漂水莲灯超度忠魂。年复一年,过七月初三成了琴江人的一个特定****俗。2、简述福建穆斯林的来源。其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1)宋元时代从海上丝绸之路直接到泉州居住,其来自巴士拉、哈姆丹、艾比奈、士耳其斯坦、施拉夫、设拉子、贾杰鲁姆、布哈拉、花剌子模、霍拉桑、大不里士、吉兰尼等地。其后代人称“海回”,以区别陆上的回回。(2)有的先从海上到中国其它地方,再或由北方南下,如晋江陈埭丁姓族谱上记其一世祖丁节斋“由姑苏行贾入泉。”及惠安白奇郭姓;或由南方北上(如蒲寿庚家族)。他们多与当地回汉人通婚。(3)明清两代由全国各地(以安徽、河南、广西为多)移居福建经商的回民,以聚集厦门为多。(4)元以后由外省来福建任职的将领及所带的兵士,这是闽北(特别邵武)回族的主要来源。(5)元以后,以种种原因(如受聘为阿訇、投亲、居官)等从甘肃、宁夏、陕西、山东、河南、河北来福建的回民,居住在福州等地。这五个方面来源,头两个方面是闽南(特别是泉州一带)穆斯林的主要来源。3、简述福建满族的分布。满族是福建省世居的少数民族之一。福建省有满族7094人,其中约70%集中在福州和泉州两地,其余分散在龙岩漳平、长汀、连城和三明沙县等地。福建满族的分布呈现大集中、小分散的特点。居住区域相对集中的福建满族在具体分布上又略:..显分散。福州市区内的满族主要生活在东门大街、汤门大街、秘书巷、井大路、仙塔街、道山路、鳌峰坊、水域巷、八角楼巷等地;郊区和郊县地则有三个聚居区:新店聂厝、洪山赤升和长乐琴江村,特别是琴江,这里居住着原全国沿海四大水师营之一——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地后裔。泉州满族散布在晋江粘厝埔、深沪、山柄,南安的梧坑,泉州的西街等地,以粘姓为主。4、简述南安丰州“燕山黄”蒙古族人。南安县丰州有一支“黄”姓蒙古族后裔,始祖名答剌真,元时来此地任职。答剌真(公元1246-1326年),系元世祖至元庚辰科(公元1285年)进士,自燕国入泉,初任南安达鲁花赤(监督县令),后升福、广、浙司令,钦命总宪兵使,卒赠“忠勇”,系燕人,入籍南安开基复姓,遂为黄氏燕山派始祖。肇基拓业,繁衍生息,至今已700多年。生子十人:沙裕、沙的、海达儿、安童、武贤、宾哥、荣显、璋童、富童、贵童。惟长子沙裕、次子沙的回归燕山(今北京)原籍其余八子住南安。分布在丰州、洪獭、诗山等地,分遍南安市各乡镇及泉州市区,传今二十六世,12万多人,明清两朝累计进士10人,文科举人38人,武举人11人,著名人物有:进士太常寺卿南京通政使黄河清、户部侍郎黄养蒙、刑部侍郎黄澄等,堪称闽南著名的大宗望族。5、简述道教在福建的兴盛和发展的原因。(一)闽越遗风。由于生存条件恶劣,早期闽越人普遍信巫好祀,这种媚鬼崇神恐妖的心理,不断被沿袭。许多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二)极具包容性。道教在福建传播过程中,汲取了佛教、儒教,民间宗教(民间信仰)中的许多内容,加以揉合改造。如在泉州著名的元妙观,前殿祀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和太清太上老君;中殿祀天界诸神最高统治者玉皇大帝;后殿中祀关圣帝君、左祀文昌帝君、右祀梓潼帝君;为了招徕香客,又在后殿增祀泉州一带地方“王爷神”的总管萧太傅、开漳圣王陈元光等。再如许多地方寺观合融,既供佛祖,又供神仙。这种诸神兼容,神禅合混的现象,适应了更多民众的要求。最典型如龙岩闾山教,它虽属正一道符箓派,但其除了有正统道教的遗传因素外,也吸收了由福建民间信仰和巫法衍变的“夫人教”、佛教部分斋科教:..法、古代巫术潜藏民间之余绪等多种成份,它实际上是“该地区历史上各类宗教信仰文化的聚合体,是各种宗教信仰融合的产物。”(三)与民俗关系极为密切。福建许多民俗活动,无不打上道教的络印,一些活动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的内容,成为传统的保留节目。一些普度、祭神、禳灾等活动,参加人数之多、普及面之广、时间之持久,有时可用“盛况空前”来形容。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论述畲族的宗教信仰。(一)畲族的宗教信仰富有民族特色,主要是祖先崇拜。盘瓠是畲族祖先崇拜的对象,盘瓠传说在畲家世代相承,广为流传。盘瓠的原型构成有龙犬、鱼龙、龙与麒麟等诸多说法。这是畲族原始图腾崇拜观念的形象化表现形式。畲族先民以拟人化的手法,把盘瓠描塑成神奇、机智、勇敢的民族英雄,尊崇其为畲族的始祖。祖图,又称“盘瓠图”,是畲族信仰的主要标志之一。畲族把有关始祖盘瓠的传说画在布上,制成约40幅连环画式的图像,代代相传,称为“祖图”。畲族民间还有《高皇歌》(又称《盘瓠王歌》),记述盘瓠王不平凡的经历,歌颂其英勇杀敌、繁衍子孙的丰功伟绩,它被尊为畲族的祖歌、史歌,用畲族语传唱至今。畲族每年还定期举行隆重的祭祀,族人共聚祠堂,悬挂祖图,是早期原始社会中图腾崇拜的残迹。盘瓠传说和祖先崇拜形成了畲族最原始、最基本和最核心的民族宗教的神灵。(二)畲族民间信仰还有其它世俗神灵,属多神崇拜。他们崇拜的神灵有:第一类,神圣化的族内英雄与历史传说人物:,指历史上确有其人,曾有过非凡业绩,生前受村民拥戴,死后被奉为神灵,不仅为本村本姓所膜拜,而且成了灵威弥漫一隅的地域性神灵,并为当地族内人所共同祭祀。,是传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因其高尚的言行或超凡的力量为族人所神往,族人以此立庙祭祀,寄托某种心愿,寻求某种庇护。第二类,职业性神灵。由于受到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影响,畲村产生了农神。长期的狩猎生活则形成畲家的猎神崇拜。第三类,神格化的自然物体。畲家自然神中与农耕生活最为密切的是谷神、谷娘、谷仙子、种子仙、稻秧仙、青:..稻仙、黄稻仙等。另者多是位于畲村附近的巨形或奇形岩石或树木。由于这些物体形象迥异,便传演出精灵化的传说,并作为神灵供奉。第四类,汉族社区渗入的民间俗神。畲汉杂居,畲族受汉宗教文化的影响,供奉灶神、土地神现象普遍存在。第五类,世俗化的道释诸教尊神。一般供奉的有佛教神灵观世音菩萨,道教神灵有“三清”、“三官大帝”、“真武帝”等。畲族将上述诸神一并供奉,他们很少营建独立的佛寺,一般也没有道观,仅供于神堂神龛上或仅设立感应灵台供奉于住宅中。第六类,鬼魂幽灵。畲村流传厉鬼有五通鬼、天吊鬼、伤亡鬼等。总之,畲族宗教信仰是以氏族神灵与世俗神灵相结合为崇拜对象的多神崇拜。2、论述近代著名的四大高僧对福建佛教的影响。(一)弘一法师对佛教的最大贡献,是振兴湮没七百余年的“南山律宗”,因之被后人推崇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祖。弘一法师振兴律宗的实践,大部分是在福建实施的。第一,讲演律学。第二,创办南山律学苑。第三,编撰、点校、订正有关律学著述。第四,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律戒。(二)太虚法师与福建佛教界关系密切,其主要表在以下三个方面。积极倡导僧教育。到各地讲经弘法,广播法音。撰写大量佛学著作。(三)圆瑛法师对福建佛教事业的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住持福建多所名刹,为福建各大丛林的修复和发展禅精竭虑。在福建进行了大量的弘法讲经活动,受到广大僧人和居士的欢迎。注意培养僧材,支持创办佛学院。创办慈儿院,热慈善事业。(四)虚云法师为中兴鼓山丛林,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整肃寺规,重振道风。修寺盖堂,建庵造阁,使鼓山丛林面貌焕然一新。讲经弘法,办学传戒。保护经板,影印大藏。整理佛教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