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杏下花雨.doc.doc

格式:doc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杏下花雨.doc.doc

上传人:shb 2015/5/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杏下花雨.doc.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杏下花雨
(内部交流) 2008年第2期主办: 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
主编:李维斌副主编:宋锦华窦林杨健梁俊
校长论坛让“我老了”在校园里悄然而逝………………………………李维斌(1)
生命化课堂学****专栏
我所期待的生命化教育…………………………………………………………张文质(2)
浅析合作学****理念下的课堂文化建设………………………………………(3)
美术课堂文化建设初探………………………………………………………(6)
优秀教育教学案例选登
谈小学低年级班级物质文化的布置、运用…………………………范文红(9)
建设班级文化享受精神乐园………………………………………陈瑞芳(11)
开掘情感的源泉——一次作文训练的启示……………………………刘红(12)
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林子——我对《生命的林子》的理解………龚慧昌(14)
“顿悟”,在学生的言语中产生………………………………………窦林(16)
《十二生肖》它是谁?——两堂音乐欣赏课的解析与思考………谢纯铮(18)
化“教”为“不教”…………………………………………………王彪(19)
创设情境,还孩子生命化英语教学课堂………………………………张娅(21)

让“我老了”在校园里悄然而逝
 李维斌
曾几何时,“我老了”“我不行了”之类的话,开始充斥于一些人群之中,五十岁的教师在说,四十岁的老师在说,甚至刚过而立之年的年轻人也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并且在校园内有漫延之势。“我老了”“不行了”似乎成为了一种“资本”。
五十岁的同志说“老了”,也许他们确确实实地感觉到了岁月如梭,青春不在,似乎有对人生的一种感叹、顿悟,也包含着对年轻的一种羡慕;四十岁的人说“老了”,言语中,似乎透露着一种或多或少的无奈,与五十岁老同志相比,虽然正是当打之年,但无奈于青春悄然而逝,与年轻人走在一起,活力已不如当年,再加上人到中年,事业逐步成熟,生活渐趋稳定,长期的辛苦和难以克服的惰性已磨去当年的一些锐气和积极上进之心,于是“老了”便成为了口头上最好的托辞,其实,内心却渴望青春常驻,并非甘愿地承认自己
“已老”。或曰,只是自己说说而已,并不情愿让别人说自己“已老了”,这种“老了”,其实并不是年龄已老,更多的是一种心态已老。三十岁人说“老了”,那便有一种老气横秋的味道……
无论什么人说老了,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潜台词:“我就这样了吧”。一句“我老了”、“我不行”,就为自己得过且过,不求进取寻找到一个很好的借口。因而,“我老了”之类的话不宜经常挂在嘴边,虽然绝大多数四十岁的人并不觉得自己老了,但说得多了,有时真的会觉得自已已经变老,有的时候说出“我老了”这句话时,可能是一种谦虚或一种谦让,但说得多了,不知不觉地就会开始对自己丧失信心,逐渐的失去进取向上的原动力。
如果一所学校众多的人都说“我老了”,那么这所学校已经进入了“老年阶段”,已是一所缺乏生气与活力,没有进取心的学校。
我希望每一个实小人无论是五十岁已过,还是……都保持一个年轻的心态。用“我能行”取代“我老了”“我不行”,那我们的校园将充满着青春与活力,我们追循的生命化教育才会有勃勃的生命力。
愿每个实小人,都有一颗“二十岁的心脏”!

4月1日夜
我所期待的生命化教育
作者:张文质    转贴自:《教育的十字路口》
生命化教育就是个性化、个人化教育,始终指向一个永无重复、永难穷尽的生命个体,始终以成全每一个健全和富有个性的人为自己最为根本的目的。
生命化教育对所有生命都表现出一种真正的善良,它顺从天命,敬畏自然,并把人看作是所有生命体中的一员。
它努力培植对生命的敏感,关注所有生命的价值,肯定所有生命的意义,有同情目光、慈悲心肠和大爱境界。
生命化教育以成全所有生命的价值为导向,执守教育的真善美的崇高理想,使教育沐浴于人性的光辉之中。
它始终关注生命的差异,努力去成全所有生命各不相同的发展目标。
生命化教育维护与尊重人的尊严,以宽容和欣赏的态度对待文化与信仰的差异,维护与倡导人自由选择、自主成全的权利。
生命化教育始终相信人,始终相信生命的意义,始终相信教育能不断战胜愚昧、粗暴、狭隘、卑俗,走向光明、慈祥、辽阔、和谐,教育以人性的方式,使人最终赢得解放。
生命化教育把每个人都视为一个运思和创意的原点,把每个人都视为一个智识和灵感的凝结中心,它的成全之道——
从关注每一个学生开始,
从尊重每一个学生开始,
从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开始,
从善待每一个学生开始,
从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开始,
从相信每一个生命的价值开始,
从成全每一个生命的价值开始,
从创造宽松、和谐、有安全感的教学环境开始,
从改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开始,
从改善与学生的交往方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