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长寿湖风景区开发与规划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307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长寿湖风景区开发与规划报告.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8/1/20 文件大小:30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长寿湖风景区开发与规划报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区位与发展背景


—、---,位于重庆市域中部、主城区东北方向,长寿区、垫江县和涪陵区交界处。长寿湖水域主体位于长寿区境内东北部,水域北部位于垫江县境内。长寿湖风景区距离重庆主城区130公里,距离长寿区政府所在地凤城镇28公里。
,长寿湖风景区是国际旅游热线三峡黄金水道的重要组成节点,是“长江三峡游”在内陆的延伸。
长寿区地质构造属于压应构造形迹,具有闭斜紧闭、向斜开阔和陡倾纵横张裂隙发育的特征。风景区内地貌类型多样,以丘陵、河谷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为主。土壤类型主要有水稻土、冲击土、黄泥土等。

长寿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形成于1954年动工兴建的狮子滩水力发电站,该电站1957年全部建成发电,为我国“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项目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水库坝高51米,,坝顶宽8米,设有3座副坝。,水面面积65平方公里。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020平方公里,。1958年,农垦部门进驻库区成立长寿湖渔场,主要从事水产养殖和水果栽培,后长寿湖渔场更名为长寿湖联合企业公司:1972年引进夏橙,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夏橙生产基地。1985年长寿区正式成立长寿湖镇行政建制,1992年元月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长寿湖风景区为市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更名为重庆市新巴蜀十二景之一“长湖浪屿”。

近年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已成为第三产业中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和先导产业,被党中央列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实现第三步战略的过程中,旅游已日益成为大众生活的必需部分,九五期间国内旅游迅速由3亿多人次增长到7亿多人次,但同时比照发达国家国内旅游的规模和结构,我国国内旅游仍然具有相当广阔的成长空间和发展前景。据预测至2020年,%,发展成为世界最大接待国,,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旅游业真正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支柱产业。
重庆市直辖八年以来,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加强,人均消费水平逐年上升,特别是随着小汽车逐渐走近重庆普通老百姓家庭,人们对周末休闲度假的要求越来越强烈。重庆市政府也在大力建设“都市后花园”以保证重庆优质的人居环境和扩展周末休闲游带来的经济效益。
长寿湖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具备敏感的生态条件、丰富的湖泊景观、良好的人居条件。在此,编制切实可行的《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能更为有效的保护长寿湖生态环境,挖掘长寿湖的旅游休闲功能,使它能为大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服务。


(1)生态优先与适地适用原则
加强对风景区自然山水、生态和景观敏感地区以及历史文化传统地区的优先保护;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态与历史人文环境。以此为基本的空间格局,统筹城乡用地和空间布局,建立适合于土地资源自身生态特性的利用战略,充分挖掘和利用风景区生态景观资源、乡土文化资源和土地空间资源。
(2)区域协调与产业互动原则
当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产生协调问题。本次规划的核心任务是解决长寿湖风景名胜区区域内的人与资源以及资源各要素之间配置的空间关系与时间进度,以其整个系统正常、稳定、有效的运转。协调长寿湖风景区、及与各村镇在发展中面临的环境保护、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等各方面矛盾,促进农业、渔业和旅游业等良性互动。形成功能错位、环境互补、产业互动的共同发展格局。
(3)弹性递进和科学发展原则
“科学发展观”真正破除了“GDP”崇拜,使人们由经济本位的发展观念转变为更为均衡、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本次规划坚持以人和自然和谐为长寿湖风景区发展主线,通过合理分期以弹性递进的方式,通过科技和体制创新发展经济,推进长寿湖风景名胜区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2000);
《长寿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
《长寿区旅游发展规划(2002-2020)》;
第二章 发展优劣势分析

长寿湖风景名胜区具有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在重庆市具有一定独特性和垄断性。长寿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被称为“西南内海”,形成于1954年动工兴建的狮子滩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