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课时规范练9 两次鸦片战争和列强侵略的加剧.pdf

格式:pdf   大小:86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课时规范练9 两次鸦片战争和列强侵略的加剧.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6/12 文件大小:86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课时规范练9 两次鸦片战争和列强侵略的加剧.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课时规范练9 两次鸦片战争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课时规范练9 两次鸦片战争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两次鸦片战争和列强侵略的加剧一、选择题1.(2020)以下是两位当代美国历史学家关于鸦片战争的论断: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鸦片战争……根本问题在于愿不愿意和英国建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张馨保(《林钦差与鸦片战争》):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指鸦片战争)上述两种观点(),,是西方中心论”“根本问题”的认识上,.(2020四川绵阳三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驻浙江舟山部队发生瘟疫。林则徐说英军因“定海阴湿”“病死甚多”,主张乘势攻击;而另一官员琦善则上奏说:病死者多系兵丁舵手,头目较少,现已安然无恙。对此合理的是()A.“天朝上国”.(2020山东日照一模)鸦片战争爆发一年后,清政府仍不承认这场冲突是一场“战争”,而更倾向于是一场“边衅”,官方文书中也把英国人看作是“丑类”“匪类”“强盗”“贼寇”“叛贼”。这表明清政府().(2020福建莆田二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视《南京条约》为“万年和约”,重新沉睡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再次遭到西方列强的沉重打击,才开始意识到中国的落后。这表明鸦片战争().(2020黑龙江哈六中二模)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和约一经议定,两国各宜遵守,不得轻有更改;至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这一史料可以说明():我们能带走的只是一些宝贝,这座美丽的园子我们带不走。我们英国有的东西,别的国家可以没有;但是英国没有的东西,别的国家也不能有。”额尔金的话最能体现英国的(),日军以强大兵力进攻台湾彰化城北的八卦山,黑旗军和义军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击毙日本号称最精锐的近卫师团一千余人,此役日军死亡人数超过甲午中日战争。这体现出().《天津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又派人到上海与列强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列强放弃公使进京。清朝官员认为,“进京一节,万不能允”。这说明清政府()“天朝上国”尊严9.(2020)西方军事理论家约米尼说:一支军队假使采取绝对守势,则无论它的形势是如何有利,实力是如何坚强,终究还是给敌人赶出阵地以外去。下列最符合此言论的战争是().(2020山西运城二模)1894年黄海大战开战之初,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下:火炮/门鱼雷发射管/架总排水量/吨总兵力/人平均航速/()***,中国的GDP约为英国的7倍,却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国击败。1860年,中国的GDP大于英法的总和,却没能阻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0年,中国的GDP约为日本的5倍,但中国军队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一败涂地。据此推知().(2020)《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海外史料看庚子事变》中有一幅漫画,这反映了当时()注意,伙计们,一起拉,.(2020山西阳泉一模)慈禧太后曾降旨:“已革端郡王载漪,倡率诸王贝勒轻信拳匪,妄言主战,致肇衅端,罪实难辞。降调辅国公载澜,随同载勋妄出违约告示,应得,著革去爵职。”这可以用来说明()“洋人的朝廷”14.(2020福建莆田质检)《辛丑条约》签订后,各地督抚接连致电军机处,商讨中央能否对地方筹款予以折扣,减轻地方负担。清廷先是允诺督抚所提建议,随后又否定地方提议的减免方案。地方未能实现减免诉求。这反映出().(2020山东潍坊一模)1903年出版的《蒙学初级修身教科书》中有:“群蜂结巢,既成,会议曰:如有伐我巢而残我同种者,共刺之。人之有国,犹蜂之有巢。尔学生当知爱国,当知爱同种。”此文().(2020吉林四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同周边的大多数国家一直维持着一种特殊的政治关系,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宗藩关系,或称藩属关系。对属国来说,尊奉中国为上国,“奉正朔,求册封,定名分”,取得中国的承认和保护,名正言顺地进了统治;而对中国来说,则以属国为屏藩,维护天朝的安宁。在理论上,且一般地实在;在实中国并不设法通过这些方式来直接干预这些属国的内政,只要照儒家的模式一道生活,并履行他们的义务,遵行有关的礼仪制度,这些国家大部分是自主的。摘编自谢俊美《宗藩政治的瓦解及其对远东国际关系的影响》宗藩体制作为封建的不平等国际关系,它早在汉朝就已产生。中间虽然由于中国国内政情的变化或因藩邦变化而呈现时断时续的状态,但就此体制而言,却一直延续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尚维持了近50年之久。鸦片战争前,朝清帝国虽早已衰弱,但由于没有列强入侵,东亚封建宗藩体制这一国际系统结构没有新因素介入去打破它内部的平衡,因而宗藩体制得以暂时维系。鸦片战争后,列强扩张的中心是中国,而对朝鲜等藩邦的侵入较少,因此,晚清宗藩体制能维持到19世纪70年代以后才逐渐解体。——摘编自高士华《简论19世纪70—90年代的宗藩关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藩关系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宗藩体制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2020山东邹城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面是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材料1577年,丰臣秀吉声称要亲自“率军进入朝鲜,席卷明朝四百余州,以为皇国之版图”。佐藤信渊还主张日本天皇“取南京应天府,定为假皇宫”至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日本海陆军频繁进行以中国为假想敌的军事演****1890年,在爱知县举行规模空前的陆海军联合大演****天皇亲自担任统监,从此日军将野外军事演****制度化和全方位化,而且演****次数增加,针对性、实战性更为加强1887年,小川又次制订出《清国征讨方略》,提出“以五年为准备之期,然后待可乘之机而攻击之”。1890年6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抛出所谓“利益线”理论:“国家独立自卫之道,其途有二,第一是守卫主权线;第二是保护利益线。何谓‘主权线’?国家之疆域是也。何谓‘利益线’?即与我主权线的安全紧密相关之区域是也”甲午中日战争的胜利使得日本的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国际地位得到发展,为其在20世纪30年代发动的再次侵华做了最初的铺垫。经济是日本发动再次侵华的基础,但也必须看到“态度在解决行为方面是根本性的”——据林伟功主编《日藏甲午战争秘录》等整理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一个论点,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说明。(要求:论点明确;逻辑严密;史实准确),李鸿章避战自保”,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港,不准巡海迎敌,最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故选C项;两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清政府都是主动迎敌,而不是“采取绝对守势”,排除A、B、D三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双方的军事实力的对比,故选D项;材料仅反映了日本海军的军事力量,没有反映出日本的综合国力情况,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中国的海军军事力量,不能反映清朝政治制度是否***,排除B项;表格仅体现了黄海大战前中日双方海军实力对比,无法体现中日经济水平的差异,排除C项。,中国在GDP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之下,却在屡次战争中失败,是因为在19世纪,中西方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一样,中国是以农业经济为主,而西方是以工业经济为主,这反映出经济结构的优劣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故选D项;经济总量对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非常重要,排除A项;GDP的排名不能够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它仅是一个具体的指标,更重要的要看其工业发展的质量如何,排除B项;题干仅是述及中国在GDP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之下,却在屡次战争中失败,而没有论及其国际地位,排除C项。“注意,伙计们,一起拉,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可知其反映了各国决定武力征服清政府,但又各怀鬼胎,各谋私利,故选B项;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并非“列强合谋”,排除A项;材料除了反映列强合谋征服中国,还体现出列强之间各怀异心,C项不能准确体现材料的意思,排除;根据漫画“一起拉,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可知列强合谋征服清政府,并非“扶植清政府”,排除D项。,清政府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汉人督抚,排除A项;“皇族内阁”组建后,立宪派愿望落空,转入革命阵营,排除B项;中央集权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清廷先是允诺督抚所提建议,随后又否定地方提议的减免方案。地方未能实现减免诉求”,可知督抚仍然受制于中央,故选A项;据材料“地方未能实现减免诉求”,可知中央权力大于地方,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清末新政的内容,排除C项;财政危机困扰地方没有将材料内容完全反映出来,排除D项。,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与材料中“1903年出版”“学生当知爱国,当知爱同种”相符,故选C项。16.(1)特点:是与周边国家的一种政治关系;是儒家思想应用于对外关系;是一种封建的政治联盟;是儒家化的国家关系的体现;体现了周边国家对中华文明的敬慕。(2)趋势:逐渐解体。原因:近代中国社会的不堪一击;清政府的实力相对衰落;清政府对藩属国实行让步等错误政策;瓦解宗藩体制发展的必然趋势;藩属国意欲摆脱这种不平等的国际关系;西方列强的入侵;藩邦弱小、愚昧、顽固守旧。:日本两次侵华战争均是长期预谋的和有计划性的。日本早在16世纪就已经形成了侵略中国的观念,如1577年,丰臣秀吉声称要亲自率军进入朝鲜,席卷明朝四百余州”。明治维新促使日本实力增强,具备了侵略中国的实力,在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前,日本进行军备扩张、军事演****来加紧备战,相关人员制定了详细的侵华计划,为侵略炮制了冠冕堂皇的殖民理论。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侵华虽然以经济危机为理由,但日本自甲午中日战争后妄想吞并中国,一直致力于经济、军事和政治准备,也制定了详细计划;甲午中日战争的胜利,增强了日本的实力和野心,也使得日本侵略的欲望更加膨胀,故“态度在解决行为方面是根本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