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听课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一是知识上的准备。从预习中所掌握的新知识的难点和明确听课的重点,便是重要的准备。二是物质上的准备,指的是教科书、笔记本、作业簿及学习用具等。三是精神上的准备,确保有充沛旺盛的精力、饱满的情绪,有一股求索新知识的情趣。
    要使大脑处于最佳的机能状态,首先,要保证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这就要求做到:①早睡早起,不开夜车。睡觉晚的原因很多:有的学生意志薄弱,贪玩,不抓紧时间学习,结果把功课挤到了晚上,或者,晚上看电视没有节制;还有的学生因为学低,效率低,从而需要学习的时间长,只好开夜车。由于睡得晚,早晨感到又困又乏,不愿起床,但为了不迟到,只得勉强起床。上课时,由于睡眠不足,头脑昏昏沉沉的,很难做到跟着老师的启发去思考问题,学习效果很差,有的甚至打瞌睡,自动退出了课堂学习,整堂课一无所获。由于上课没听懂,或没听,到晚上花在补课与作业上的时间就多得多了,这样又得开夜车。以至形成恶性循环。少数学生甚至因此搞垮了身体。②重视课间休息的作用。有的生拿课间休息的时间做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势必会影响下节课的学习。这是得不偿失的。要知道,经过短时间的休息,能使我们维持静坐的肌肉和大脑较快地消除疲劳,调整长时间静坐对身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因此,应积极参加课间操、眼保健操,或到教室外呼吸新鲜空气、眺望远处。但课间活动不宜做剧烈的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后,心跳加快,大脑兴奋强度加大,不能一下子平静下来,会影响下堂课的听课效率。③中午不作剧烈运动,午睡时间适当。午休后还应留一点时间适当活动一下,使自己兴奋起来,这样,下午照常能以饱满的精神学习。
    要使大脑处于最佳的机能状态,还应注意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有条件的话,还可调节饮食,适当补充营养。
二、听课要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
    老师讲课时,一般是根据课程的内容来设计讲课的程序的。所谓老师讲课的思路,就是讲课程序中提出问题,明确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系统。听课注意力有没有集中,就主要表现在上课时自己的思路和学习活动有没有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走。为此,必须做到:
    (1)必须认识到老师上课时的主导作用。上课是学生在老师组织和引导下的科学认识过程。老师的作用是给学生导航、开窍。中学教师一生中专攻一门学科,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人类总结出来的知识,经过教师在备课中加工后,根据青少年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恰当地组织教学过程,善于将传授的知识,用确切的事实、浅显的道理、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使之既平易又不流于肤浅,既有营养又易于消化,在课堂内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各种认识能力得到迅速发展。可以说,上课时,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走的是一条最捷径的认识道路。
    (2)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脑子里经常想一想“为什么”?“怎么办”?如,讲到一个新概念,要想一想为什么建立这个概念,它是怎样由实际问题或已有概念抽象出来的;讲到定理,就要想一想这个定理表达了哪些概念之间的联系;讲到定理的证明,就要想一想已知条件是什么,未知条件是什么,证明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哪些是关键步骤;讲到应用和例题,就要想一想应用时有什么条件限制,有什么实际意义,等等。这样,既能紧跟老师的思路,又能充分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遇到有的地方听不懂,必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