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黄河水资源公报.pdf

格式:pdf   大小:3,504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黄河水资源公报.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6/14 文件大小:3.4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黄河水资源公报.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黄河水资源公报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黄河水资源公报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02年黄河水资源公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前言《黄河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发布,旨在定期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发布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势,以不断提高公众的节水、惜水意识,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本《公报》是按年度反映黄河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主要包括水情概况、蓄水动态、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量分析、水质调查评价、泥沙状况及重要水事等。《公报》的资料来源以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沿黄各省(自治区)的实测数据和水利统计资料为主,并收集了气象、城建、环保、统计等部门的有关资料。《公报》中资料多年平均(简称常年)降水、径流和泥沙等实测系列为1950~1999年平均值,天然径流系列为1919~1999年平均值。《公报》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自治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水利部水资源司、《中国水资源公报》编辑部给予了热情指导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领导小组:组长:苏茂林副组长:薛松贵朱庆平孙广生李良年司毅铭成员:乔西现王玲陈永奇牛占吴青项目组:项目负责人:乔西现王玲陈永奇牛占吴青潘启民主要完***:潘启民李东张培德张学成杨汉颖王玉明田水利胡玉荣裴勇谷慧林孙远扩王金玲王丽伟李立阳王丙轩张玮张春岚刁立芳:..概述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内流区,下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自治区)。全河划分为兰州以上、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等流域分区。,,%。,,,。,。,。,。2002年黄河干、支流水质评价河长7497km,其中:Ⅱ、Ⅲ类水质河长1455km,%;Ⅳ类水质河长1318km,%;Ⅴ类、劣Ⅴ类水质河长4724km,%。2002年重要水事:(1)国务院批复《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2)朱镕基总理考察黄河。(3)黄河流域再遇特枯年,黄委精心调度实现黄河全年不断流。(4)黄河小浪底水库首次调水调沙试验获得成功。(5)实施第七次引黄济津。(6)黄河水量总调度中心、黄河上第一座水质自动监测站、第一座省界断面(潼关)水质自动监测站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7)黄委实施取水许可总量控制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8)黄委启动黄河流域(片)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一、,,与上年降水量持平;与常年降水量相比,%。流域内各分区降水量以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2002年黄河流域各分区降水量见图1、图2、图3。。总体趋势是:自上游至下游,偏少幅度逐渐增大。%,%,%,%。2002年黄河干支流主要水文站实测河川径流量见表1。图22002年黄河流域降水量等值线图(占2页,暂空缺):..图32002年黄河流域降水量距平图(占2页,暂空缺),,。2002年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见图4。:..二、、中型水库148座,其中大型水库22座。大、中型水库年蓄水变量为-,其中大型水库-。2002年黄河流域各分区大、中型水库蓄水变量见图5,八大水库蓄水变量见表2。:..(盆地)区地下水动态监测主要集中在:宁夏的河套平原;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土默特川平原、鄂尔多斯黄河南岸平原;陕西的关中盆地、陕北风沙滩区;山西的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河南的伊洛河河谷平原、沁河下游平原及黄河下游平原等。年内各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宁夏、;陕西、~;,。(盆地)区,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已经形成深层承压水降落漏斗4个、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5个。2002年底与上年同期相比,漏斗区面积扩大较多的有河南的武陟~温县~孟县漏斗和宁夏的银川漏斗,;漏斗中心地下水埋深增加较多的有山西的宋月古漏斗、太原漏斗和运城漏斗,、。各漏斗要素详见表3。:..三、(含跨流域调出的地表水量),,%;,%。,,%;,%。2002年黄河用水情况详见表4、表5。:..:..、支流引(提)的水量。地表水耗水量是指地表水取水量扣除其回归到黄河干、支流河道的水量后的水量。,,%;,%;,%;其余为农村人畜用水。,,%;,%;,%;其余为农村人畜耗水。按行政分区统计,,%。,%。引黄各省(自治区)分行业地表水利用情况详见表6。:..,%;地表水耗水量以花园口至利津为最多,,%。黄河流域分区分行业地表水利用情况详见表7。:..(包括深层地下水)。地下水耗水量指地下水取水量扣除其入渗地下含水层和回归河道的水量后的水量,其数据采用经验耗水率估算。,,%;,%;,%;其余为农村人畜用水。,,%;,%;,%;其余为农村人畜耗水。按行政分区统计,地下水取水量和耗水量均以陕西省为最多,,%%。引黄各省(自治区)分行业地下水利用情况详见表8。:..,%%。黄河流域分区分行业地下水利用情况详见表9。:..,%,,%;,、水库蓄水变量-。、地表水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动态地下水量,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将计算范围划分为山丘区和平原区两大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山丘区与平原区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确定其间的重复计算量;分析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确定其间的重复计算量。:..(),。、地下水资源量之和扣除其间的重复计算量,不包括入境水量。,,,。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实测径流量及其以上地区天然河川径流量、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详见表10。五、:..据不完全统计,,;,,%%(见图6)。,选择黄河干流、一级支流和重要的二级支流共29条河流的83个代表性河段,评价河长7497km,其中黄河干流评价河长3613km,支流评价河长3884km。评价项目包括pH、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化物、***、挥发酚、六价铬、铜、锌、镉、铅、***、***化物等。评价标准采用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评价以河段为单元进行,将河段各评价项目代表值与评价标准值对照,确定单项水质类别,用单项最高水质类别作为该河段综合水质类别,以表征该河段水质状况。评价结果表明:Ⅱ、Ⅲ类水质河长1455km,%;Ⅳ类水质河长1318km,%;Ⅴ类、劣Ⅴ类水质河长4724km,%。黄河流域河流水质污染现状见图7。黄河流域评价河段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见图8。:..黄河干流评价的3613km河长中,Ⅱ、Ⅲ类水质河长736km,%;Ⅳ类水质河长1116km,%;Ⅴ类、劣Ⅴ类水质河长1761km,%。污染河段主要分布于下河沿至吴堡、潼关至利津河段,其中石嘴山、潼关、孟津大桥、花园口、高村、艾山等河段水质为劣Ⅴ类。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等。支流评价的3884km河长中,Ⅱ、Ⅲ类水质河长719km,%;Ⅳ类水质河长202km,%;Ⅴ类水质河长188km,%;劣Ⅴ类水质河长2775km,%。支流污染以清水河、银新沟、汾河、渭河、宏农涧河、双桥河、伊洛河、蟒河、沁河、金堤河、大汶河尤为突出,这些河流的中下游水质全年为劣Ⅴ类,超标项目主要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等。图82002年黄河流域水质综合评价图(占2页,暂空缺)六、泥沙状况2002年黄河干、支流各主要水文站实测输沙量和汛期输沙量与常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偏少。黄河龙门、渭河华县、汾河河津、,%;其中汛期(7~10月),%。黄河三门峡、伊洛河黑石关、,%;,%。2002年黄河干、支流主要水文站实测输沙量及其与常年比较见图9。:..七、《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2002年7月14日,国务院批复《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批准的第二部黄河综合治理开发规划,是黄河治理开发史上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人民治黄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本次规划着重解决黄河所面临的洪水威胁、水资源供需矛盾、生态环境恶化等三大问题。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初步建成黄河防洪减淤体系,基本控制洪水泥沙;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体制,节水初见成效,一般年份基本解决黄河断流问题;进入干流污染物符合总量控制要求,干流水质满足功能区和环境功能区要求,支流水质明显改善;基本控制人为因素产生新的水土流失,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在措施安排上,突出了科技治黄、体制与法制建设、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下游标准化堤防建设和多沙粗沙区的治理等。~19日,朱镕基总理、温家宝副总理一行考察黄河防汛工作。7月17日,朱总理在郑州召开的晋陕豫鲁4省防汛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治理好黄河水患,建设好黄河生态环境,利用好黄河水资源,对于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好黄河洪水威胁、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及水质污染等突出问题。并强调治理黄河历来是安民兴邦的:..大事,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统筹规划,标本兼治,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黄委精心调度实现黄河全年不断流2002年,黄河流域来水严重偏枯,干流龙羊峡、刘家峡、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水库蓄水量大幅度减少,汛末蓄水量为历史上蓄水最少的一年。而下游山东沿黄地区遭遇特大干旱,天津市城市生活用水告急,黄河水调形势异常严峻。面对抗旱供水和确保黄河不断流的双重考验,黄委优化调配有限的水资源,精心制定方案,强化实时调度,在各有关方面的积极配合下,再次实现了黄河全年不断流,缓解了下游沿黄地区的缺水局面。~15日,黄河小浪底水库进行了首次调水调沙试验。7月4日上午9时,小浪底水库开始按调水调沙方案泄流,7月15日9时出库流量恢复正常,历时11天。水库平均下泄流量2740m3/s,,,。7月21日,调水调沙试验流量过程全部入海。经过对实测资料的分析计算,调水调沙试验期间,,,。,。河道排洪能力得到一定提高。,天津城市供水水源严重不足。对天津城市面临的缺水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决定实施引黄济津。为确保引黄济津的顺利实施,黄委成立了引黄济津领导小组和若干个专业工作组,制订了2002年至2003年度引黄济津实施方案,对引黄济津的水量筹集方案、位山闸送水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引黄济津期间的防凌工作、位山闸引水监测及运行管理、水文水质预报监测、监督检查等各方面制订严密的保障措施。2002年10月31日10时,山东黄河位山闸开闸向天津放水,本次调水至2003年1月23日结束,历时85天,,。、黄河上第一座水质自动监测站、第一座省界断面(潼关)水质自动监测站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2002年11月4日,黄河水量总调度中心建成并正式投入运用,这标志着作为“数字黄河”一期工程的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标志着黄委党组提出的“数字黄河”工程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中心的建成有利于提高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和管理水平,对水量调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实现黄河不断流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2年4月22日,黄河首座全数字水质自动监测站在花园口投入运行,开创了高含沙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的先河,并实现了网上发布,足不出户获取水质监测数据的愿望变成现实。11月22日,黄河流域首座省界水质自动监测站在潼关建成并正式投入启用。这两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成投入启用,标志着黄河水资源保护事业向数字化、现代化迈出了新的一步。,严格新、改、扩建建设项目取水许可申请审批程序,促进黄河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2002年11月10日黄委制定并颁发了《黄河取水许可总量控制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黄委和省(自治区)审批的取水许可水量之和扣除各省(自治区)回归水量后的耗水量,不得超过国家分配各省(自治区)的耗水量指标。对无新增水量指标的省(自治区),暂停审批其新、改、扩建工程的取水许可(预)申请。按照国家计委和水利部联合颁布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黄委已先后组织山西省张峰水库工程、内蒙古达拉特电厂二期工程等五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查工作。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开展,对促进黄河水资源优化配置、保障建设项目用水、提高取水许可审批的科学性起到了积极作用。(片)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国家计委、水利部关于开展全国水资源规划的通知要求,为了做好黄河流域(片)水资源规划的编制工作,黄委先后成立了黄河流域(片)水资源综合规划领导小组、专家组和编制工作组,并召开了黄河流域(片)水资源综合规划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正式启动黄河流域(片)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该项综合规划的实施,将对黄河流域(片)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而促进黄河流域(片)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