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制作人:星期一的孩子丶
新生儿专业护理
新生儿头面部护理
A
新生儿眼、耳、口、鼻护理
B
新生儿脐带、溢奶、啼哭及湿疹的护理
C
新生儿囟门、指甲、乳痂及喂药的护理
D
新生儿的抱法、拍嗝及体温测量方法
E
目录
新生儿头面部护理
目标:了解新生儿头面部特点,掌握其头面部护理方法
新生儿头面部生理特点
新生儿的头部相对较大,约为身长的1/4,出生时头围33~34cm,前囟门斜径为2~(约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门尚未闭合(约于2~4个月时闭合)。可隐约辨认骨缝,头皮可由于局部水肿而形成产瘤,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自行吸收消失。面部皮肤与全身皮肤一样十分娇嫩,其上覆以多少不均的灰白色胎脂,以后逐渐消失。胎脂吸收后,由于表皮薄,皮肤由于血管丰富而呈浅红色。
多数新生儿在生后2~3天可出现黄疸,约在生后10~14天消退。
头面部的一般清洁
:
婴儿专用脸盆一个(内置半盆温水,水温为38~43℃)。
柔软棉质小毛巾两条。
婴儿洗发水一瓶。
茶壶一个(内置温水)。
⑴洗脸:
用左臂抱起新生儿,并用左肘部和腰部夹住新生儿的臀部和双下肢,左手托住头颈部,用拇指和中指压住新生儿双耳,使耳郭盖住外耳道,防止洗脸水进入耳道引起炎症。用右手将一块小毛巾沾湿后略挤一下开始洗脸,顺序为:眼→前额→颊部→嘴角→面部。
擦过一只眼后要将毛巾换另一面,洗完脸后须将毛巾在水中清洗一下再擦洗其他部位。
⑵洗头:
将婴儿洗发水倒少许于手中,轻轻在头上揉洗,注意勿流进眼睛里及耳道内,最后请另一个人帮助用小茶壶的温水冲净头发并用毛巾擦干。洗完换上干净衣服后,将新生儿抱起,用棉签擦净新生儿鼻腔分泌物及外耳道的水渍。注意动作一定要轻柔,棉签不可探入鼻腔和耳道深处,只在外围处理一下即可。
由于新生儿皮肤特别娇嫩,其体内免疫机制的建立尚不完善,皮肤稍有破损即可感染,如处理不当,严重者可致败血症,因此,用毛巾擦干时一定要轻柔,最好用干毛巾吸干水分。
新生儿眼、耳、口、鼻护理
目标:了解新生儿眼、耳、口、鼻的特点,掌握其护理方法。
新生儿眼、耳、口、鼻的特点
序号
部位
特点
1
眼
新生儿刚出生时眼脸处可见到微小的出血点,此时新生儿的眼睛发育尚不成熟,有一个生理性远视过程。大部分新生儿眼运动不协调,常有生理性斜视,一般在出生后2~4周消失,故不能在婴儿床上方挂固定的玩具,否则就会有引发内斜(俗称对眼)的可能
2
耳
新生儿刚出生时耳软骨发育良好,已形成耳廓。出生后2~7天开始有听觉,2~4周时能较专注地听外界声音。
3
口
新生儿口腔内牙龈和硬腭上有小白点,俗称“马牙”,属正常现象,一般在出生后2~3周逐渐消失。
4
鼻
新生儿鼻尖部可见到粟粒疹,鼻腔较狭窄,鼻粘膜柔软而富有血管,遇到轻微刺激就容易充血、水肿而发生鼻塞现象。
新生儿眼、耳、口、鼻的护理
⑴如不慎将浴液或肥皂水流入新生儿眼内要进行眼部冲洗。
用物准备:细颈小茶壶一把(内盛少量温开水),棉签一包,弯盘一个,接水脸盆一个,%氯霉素眼药水一支
操作步骤:
第一步:需两人协作,一人将新生儿抱好,如冲洗左眼则将新生儿头偏向左侧,头下方地上放置脸盆,右手将新生儿左眼上下眼脸分开,另一人将细颈小壶壶嘴离新生儿头部约1~2cm时,将小壶略倾斜,使水缓缓冲向新生儿眼睛
第二步:冲洗完毕用棉签吸净眼周水渍。需要时如第一步冲洗对侧眼睛,%氯霉素眼药水1~2滴。
⑵新生儿如患眼角膜炎时,则需按时点眼药水。
用物准备:棉签一包,小毛巾一块,%氯霉素眼药水、弯盘一个
操作步骤:
第一步:操作者先冲洗双手,将小毛巾放于患眼外侧
第二步:用左手拇指、食指轻轻分开新生儿的上下眼脸
第三步:右手持药瓶至离眼2cm处时滴药1~2滴后放开手
第四步:用棉签轻擦眼周药液。如新生儿双眼发炎,则先滴患病较轻的眼睛。
用药前先将药瓶对着光线仔细观察,如有絮状物或药业混浊均不可使用。药液用完放置冰箱中冷藏。如为利福平。开瓶使用24小时后即不可再用。滴药时勿使药液流入同侧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