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贵州白酒业的现状
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茅台集团发展态势较好,诸多白酒企业状态低迷。如此状况,就不能如一些人所讲的那样,说贵州白酒业已经崛起。如果不是茅台集团撑持局面,贵州酒在全国市场其实已经没有多少地位可言。时下,虽然也有少数白酒企业在搞一些短促突击,但很难从战略上扭转全局的颓势。
贵州白酒业目前的困境
一、市场狭窄,回旋余地不大。贵州人对本土白酒品牌的忠诚度是很大的,这从多年来,很多外地白酒久攻贵州市场都难以得手可以知道。可惜贵州市场容量不大,僧多粥少,缺乏市场开发的“战略纵深”。反观四川、山东、安徽、江苏、山西、湖南、湖北、北京、东北几省、市等,极为广阔的市场给予本土白酒企业以很大的生存空间。如汾酒,虽然偏安一隅,却能依托山西和周边市场,一年可以销几个亿。而四川,人口达一亿多,白酒的消费量极为可观,即便不出川,很多川酒企业也有较大的市场回旋空间。贵州酒由于本土市场容量的限制,诸多白酒企业如果不能抢夺省外白酒市场的份额,是很难发展起来并生存下去的。但大部分贵州白酒企业在省外市场的竞争力不强,销量很小。以产品的市场覆盖面、销售额和影响力来看,而今除茅台品牌还可以称为全国性品牌外,贵州已经没有其他白酒品牌可以名副其实地称为全国性品牌了。
二、竞争加剧,地域优势概念逐渐淡化。白酒产品品质的优劣,与气候、土壤、水质、酿造工艺等因素有很大关系,应该说,贵州在这诸多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白酒产品的短缺和专卖制度限制,贵州和四川白酒的地域优势概念在全国影响较大,也由此支撑起很多有名的白酒品牌。中位,即茅台和董酒。之外,还有先后涌现出来的、为数不少的名优白酒品牌。贵州出好酒的说法,应该说至今对外也还有一定影响。但不能不看到,经过十多年的竞争搏杀,中国经济发展市场化步伐的加快,诸多支撑竞争的要素不断演绎升级,静态的地域优势概念对白酒产品市场销售力的支撑虽然仍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已经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不然,都说贵州出产好酒,但为什么那么多酒厂的销售却上不去?这就说明,在当今竞争残酷的中国白酒市场,仅仅凭借地域概念就想在竞争中取胜,显然是不行了。而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就需要有更高明的,诸如资源整合、品牌策划、营销组合等手段的综合、高明的运用才能制胜。
贵州诸多白酒企业的不景气,包括少数一度轰轰烈烈,昙花一现而又归于沉寂的企业的状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茅台集团的一花独放,固然有地域优势的效应,但更为重要的还是强大的品牌力的支撑。在中国,象茅台酒这样,由于诸多重大的历史性要素而铸就一个驰名大品牌的现象是很罕见的。茅台酒是酱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茅台镇独特的地域环境和茅台酒独特的酿造工艺,决定了茅台酒品质的不可复制性。茅台酒当然是好酒,这是毋庸怀疑的;在市场影响上,茅台品牌是中国白酒第一品牌,似乎也是毋庸置疑的。问题在于,由于川酒的引领,其他区域市场的呼应,浓香型白酒在全国市场广阔的覆盖面已经把酱香型白酒的市场空间挤压得十分狭小。茅台酒因为品牌、价格、香型等原因,消费者更多的是作为礼品在购买,从战略上看,这就会限制茅台酒的成长速度。茅台镇地域是以酿造酱香型白酒而闻名,但现在该地数百家白酒企业生产的大多却是浓香型白酒。由此,可知支撑茅台酒的市场销售的关键要素主要是品牌而非地域。如果茅台酒如强大的竞争对手所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