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超星尔雅学习通《劳动通论》章节测试题(含答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43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超星尔雅学习通《劳动通论》章节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1130474171@qq.com 2024/6/27 文件大小: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超星尔雅学习通《劳动通论》章节测试题(含答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超星尔雅学习通《劳动通论》章节测试题(含答案) 】是由【1130474171@qq.com】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超星尔雅学习通《劳动通论》章节测试题(含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超星尔雅学****通《劳动通论》章节测试题第一部分单选题(100题)1、传统政治中天命的来源以德感天是《大学》对于传统的()的延续和继承。A、为民之道B、先王之道C、处世之道D、以上都是【答案】:B2、以下哪些类别属于《尔雅》的内容分类之一。A、专门解释词义字义的B、有关天文的C、有关植物的D、以上都是【答案】:D3、工会的()职能是指工会帮助职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提高科学文化技术素质。A、维护职能B、建设职能C、参与职能D、教育职能【答案】:D4、《尔雅》的内容分类,哪些内容是有关人事和生活用器名称的()?A、《释亲》B、《释言》C、《释器》D、《释乐》【答案】:ACD5、最早期古人认为“定”的动力和源泉是来自于()。A、统治者B、贤者C、天D、地【答案】:C6、战国时礼崩乐坏,《大学》认为重建明德的任务落在了哪家学派身上?()A、墨家B、法家C、儒家D、道家【答案】:C7、格物致知的三个层面是()。A、道德论的层面B、认识论的层面C、实践论的层面D、逻辑论的层面【答案】:ABC8、“格物”的思想进程的内涵包括()。A、取象B、正名C、明理D、知类【答案】:ABCD9、以下学者中,谁偏向从“学”的角度阐发“知”,把“知”和“学”紧密联系起来?()A、郑玄B、朱熹C、程颢D、孔颖达【答案】:D10、“劳动创造世界”是()的观点。A、黑格尔B、马克思C、列宁D、恩格斯【答案】:B11、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之一是()。A、铁器B、畜牧业C、铜器D、纺织【答案】:A12、对情境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情境可以塑造人B、情境的作用全是积极的C、情境存在本质性不足D、人在情境中容易陷入迷狂或麻木【答案】:B13、《国语》中出现的对“昏德”的描述包括()。A、贪冒B、辟邪C、粗佚D、以上都是【答案】:D14、王阳明对“格物致知”的训诂包括()。A、物指事B、事是心在具体存在上的投射C、致知是致良知D、良知是心之本,是一切的根本价值【答案】:ABCD15、儒家的“三大德”不包括()。A、仁B、知C、理D、勇【答案】:C16、下列哪些属于“正名”()。A、桌之为言卓也B、椅之为言倚也C、饼之为言并也D、以上都是【答案】:D17、古今本《大学》区别解析《大学》的内在结构有“三纲八目”,其中八目不包括()。A、亲民B、诚意C、正心D、格物【答案】:A18、以下哪些是属于从政治层面理解“正名”()。A、正名誉B、正名分C、正名气D、正名学【答案】:BC19、从语言哲学的视角来看,从老子开始,物是通过()和()展现出来的。A、名B、实C、情D、礼【答案】:AB20、《论语》中的“君子”指的是()。A、有德者B、有畏者C、贵族D、圣王【答案】:AB21、对语言中的异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A、蕴含在词意中B、蕴含在所处的语境中C、解读古典时不能错过异信息D、异信息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答案】:D22、“天命之谓性”在“人天”的框架中,去解决伦理依据和伦理主体的()A、特殊性B、普遍性C、决定性D、永恒性【答案】:B23、《大学》认为明德的基础在于()。A、人的出身B、天命所归C、格物致知D、延续传统【答案】:C24、对《大学》中“虑而后能得”中的“得”理解正确的是()。A、“得”即“德”B、本义为登高、攀登C、《说文解字》将其释为“升”D、后有道德、德行之义【答案】:ABCD25、二程对格物致知的“格”之理解不包括()。A、认为“格”即“至”B、把“至”递训为“穷”C、认为穷是非穷尽性的研究D、认为这种研究是全身心的知和误【答案】:C26、生活自理能力不包括()。A、在学****上能独立思考,独立理解;B、在人际关系上能处理好人事关系,独立处理一些事务;C、在心态上依靠父母和朋友疏解各种压力;D、在生活上能自已处理日常生活琐事。【答案】:C27、《大学》中政治的三个层面分别是()。A、得天命B、尊贤C、义利D、生财有道【答案】:ABD28、对“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从“青”B、从“争”C、古同“净”D、只有无声的意思【答案】:D29、戢山学派的代表人物不包括()。A、黄宗羲B、陈确C、章太炎D、张履祥【答案】:C30、《大学》论述明德的普遍性不在于()。A、认可明德的普遍性B、强调实践的次第C、汇归到儒家的伦理体系D、以治国得以实现作为根本出发点【答案】:D31、古人将天命义理化,体现的道理不包括()。A、为期待的品质和道德的准则找到依据B、使明德具有必然性特点C、导人向善D、是一种消极的思想【答案】:D32、从“治国”到“平天下”,意味着从局部有限的标准进入到()的标准。A、一般性B、特殊性C、普遍性D、以上都不是【答案】:C33、被称为亚圣的是()。A、庄子B、荀子C、孟子D、曾子【答案】:C34、“格物”的四项思想进程中,从个体名的角度进行思考的是()。A、明理B、知类C、取象D、正名【答案】:CD35、郑玄对“一人贪戾”的“戾”的解释为(),形容在欲望的追寻中出现的人与人的矛盾状态。A、戾气B、乖戾C、利益D、锋利【答案】:C36、劳动被认可的前置条件不包括()。A、自己的劳动是他人的保障;B、社会劳动是每个人的保障;C、劳动是为实现自己个人的目标;D、劳动对他人和社会有益无害。【答案】:C37、什么是评价“感格”的唯一标准?()A、学****B、实践C、感悟D、以上都不是【答案】:B38、先秦时期节制的方式包括()。A、以乐节制B、以法节制C、以礼节制D、以心节制【答案】:CD39、《大学》的聚讼是由谁开始的?()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程颐【答案】:B40、下列释义中,可以解释“本”的是()。A、事物的根源B、草木的根C、树干D、树顶【答案】:ABC41、“止于至善”中的“止”有哪些词意?A、停止B、至止C、止居D、脚趾【答案】:ABC42、孟子是如何辨别人和兽的()。A、人具有超越自身种类的普遍悲悯B、人具有突破生存技能的自由意志C、人具有对自身存在的深切反思能力D、人有知而兽没有【答案】:ABC43、“人之性”普遍性价值的选择的来源是()。A、贵族之意B、民意C、天意D、圣人之意【答案】:B44、对“诚”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从言B、从成C、本义为实打实的说话D、本义为忠诚的态度【答案】:D45、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的作者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李绅【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