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茶叶口镇总体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53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茶叶口镇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cjl201702 2018/1/23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茶叶口镇总体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茶叶口镇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及莱芜市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各项决定,进一步完善城镇综合功能,促进茶业口镇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统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村镇规划标准》等有关法规、标准,制定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茶业口镇内各项建设的法律性文件,经莱芜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即具法律效力,在镇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3条凡因村镇建设需要编制的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等,均应按照本规划的要求进行。如对本次规划的某些内容确需进行调整,应经莱芜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和莱城区乡镇规划管理部门备案。
第4条指导思想:以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建设部、山东省及莱芜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各项决定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思想,以实现农村工业化、农村现代化、乡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确保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在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的同时,充分体现茶业口镇的地方特色,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规划,使规划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
第5条本次规划的原则是:
(1)立足于21世纪的长远发展,树立超前规划意识,同时又要强调村镇建设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以实现农村工业化、农村现代化、乡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逐步将茶业口镇建设成为结构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小城镇。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从现状实际出发,注重远近期结合,分期滚动发展,使建设具有弹性,开发一片,收效一片,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3)坚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使小城镇不仅成为经济中心,而且建成文化中心,带动区域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4)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城镇建设结合农村发展,合理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发挥城镇对农村经济建设的带动作用,达到城镇协调发展的目的。
(5)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使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少占耕地和良田,提高土地利用率。
(6)坚持尊重现状、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现状自然条件与人文景观,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事业。
第6条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是: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建设部《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3、建设部《村镇规划编制办法》(2000年)
4、山东省建设厅《山东省村镇规划编制办法》(1997年)
5、《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6、《莱芜市志》
7、茶业口镇领导对城镇建设的意见和要求
8、现场调查及镇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
第7条本次规划的期限是:
近期: 2004——2010年
远期: 2011——2020年
第8条本规划所涉及的地域名词界定:
1、茶业口镇镇域:指茶业口镇的行政管理区范围,。
2、镇区:指镇政府所在地,即镇驻地,现状包括镇政府及镇直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设施和各类企业,以及茶业口、吉山等行政村。
3、规划区:包括镇区规划建设用地和为保证镇区正常运转和发展而必须纳入镇区建设规划管理的镇域内的有关地区。
第9条规划总目标:深入贯彻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文件精神,加速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城镇化进程,近期使全镇在社会经济、村镇建设等方面有一个较大的改变,远期把茶业口镇建设成为规模适中、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旅游型小城镇。
第10条 1、全镇村镇体系发展的主要分目标为:
(1) 镇域体系规划分目标
以发展特色农业及生态旅游业为主的商贸型小城镇; 城镇一体、科学合理的村镇体系;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2) 镇区总体规划分目标
自然优美的城镇环境;快速便捷的内外交通;高效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质健全的公共服务设施;灵敏有效的减灾系统;高效科学的城镇管理。
2、全镇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目标:
(1)全镇总人口
(2)城镇化水平 28%
(3)人口综合增长率 ‰
(4)农村经济总产值 7亿元
(5)人均产值
(6)一、二、三产业比例 30:30:40
3、城镇建设主要指标:
(1)镇区总人口
(2)镇区建设总用地
(3)人均建设用地 110平方米
(4)人均生活用电量 800千瓦时/人·年
(5)人均生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