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中国文化概论.doc

格式:doc   大小:111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文化概论.doc

上传人:lanyou1106 2018/1/23 文件大小:1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文化概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科举制度
科举:分科取士选人制度;教育制度>科举制度> 官职制度
科举之始: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设进士科
一、科举之前的选人制度
(一)春秋战国以前:世卿世禄制血统世袭
(二)春秋战民中选官
(三)汉代:察举制;征辟制
1、察举: 高级官员考察推荐人才出来做官;公卿、列侯、太守有察举资格
察举科目:贤良方正秀才孝廉明经;察举考试:策问对策
察举之弊端:缺乏操作尺度,导致投机钻营
2、征辟:皇帝或高级官员直接聘请有名望的人做官
任子制:两千石以上官员任职满三年保举子弟出任郎官
(四)魏晋南北朝:主要采用九品中正制,继续采用察举与征辟制
九品中正制的弊端:世族把持选人
九品中正制不利于封建政权的稳定
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打破了魏晋以来以门第高低作为取人标准的腐朽制度,打破了由豪门士族把持国家政权的政治局面,为广大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进身的机会,并由此扩大了中小地主阶级的政治力量,使之成为封建国家的政治基础。
二、唐代科举
(一)科目:常科与制科常科: 秀才明经进士明字明法明算
1、秀才科:最为难考的科目(方略策)2、进士科:时务策;贴经;天宝以后加试诗、赋;“赋得”中唐以后进士科越来越重视诗赋3、明经科:贴经;口试大义; 时务策。进士科重文章,明经科重记忆背诵能力
录取难易悬殊: “三十老明经, 五十少进士”,“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唐人重进士,仕途之正途。
(二)考生:生徒:在校学生;乡贡
国子监所辖六学:
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儒学学校
(三品以上子孙)(五品以上)(七品以上)
书学律学算学——专门学校
弘文馆、崇文馆——贵族学校
生徒在校学习期满考试合格可参加科举考试
乡贡:地方考生
(三)考试:省试试于尚书省;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考;后由礼部侍郎主考——礼部试
科举录取:登科、及第、登第、擢第; 进士录取:进士第、前进士
科举及第不能直接得官
吏部试:唐代的公务员录取考试: 身、言、书、判;进士及第后初仕多任县尉、校书郎
制科:皇帝临时设置的科目,及第立即授官
唐代科举:不健全的考试制度;行卷之风
唐代出仕不惟科举一途:门荫、军功;李德裕建议停止科举
三、宋代科举:继承了唐代科举制度
三项创新:(一)礼部试主考官由皇帝任命,加强了皇帝对科举的控制;(二)建立殿试制,皇帝主持并决定录取名次,打破主考官与门生的特殊关系,所有进士都成为天子门生;(三)制度完备弥封与誊录。
三级考试:解试(州、府试)——礼部试——殿试
三等发榜(三甲) :赐进士及第;赐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
北宋:榜首(第一名); 榜眼(第二、三名) 前三名都可以称状元
南宋:状元榜眼探花状元的光荣
四、明清科举:特点:科举必由学校八股取士
(一)学校1、中央学校:国子监监生:举监;贡生(岁贡、优贡、拔贡); 纳贡、例监
2、地方学校——县学、府学生员(诸生、秀才、博士弟子)廪生、增生、附生
地方学校入学考试:童试未入学者称童生“七十老童生”
三级童试:县试、府试、道试(院试) 学道
童试合格:进学(中秀才)
秀才权利:穿蓝衫免肉刑免服役
(二)八股文(时文、制义、举业)八段:破题承题起讲提比虚比中比后比大比
要求:四百五十到六百字之间;文章内容不超出四书五经“代圣人立言”
束缚思想的文字游戏,中与不中全无标准考试就像押宝
应试者除四书五经外一无所知
(三)考试程序
三级考试乡试秋闱贡院举人(孝廉) 大挑
会试春闱贡士
殿试(廷试) 进士三甲
连中三元
(四)及第之后:第一甲入翰林院任修撰、编修;二、三甲参加朝考,优秀者为翰林院庶吉士;余任六部主事、知县
明清宰相一般翰林出身
(五)南北分卷制度缘于洪武三十年会试;明仁宗后南北分卷
南卷( 55%):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应天府、南直隶部分府州
北卷(35% ):山东、山西、河南、陕西、顺天府、北直隶大部分地区、辽东
中卷( 10%):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南直隶部分府州
南北分卷制度既体现了对经济文化发达的江南地区的政策倾斜,也注意了对北方和西南地区的政策保护,有利于缓和南北矛盾。
科举的废除光绪三十一年(1906年)诏废科举
(六)科举之功过功:功:1、相对公平、公正2、有利于社会稳定3、提高了各级官吏的文化素质。影响了西方的文官考试制度。过:1、重文才轻干才2、导致官重民轻的社会观念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
古代官制
一、官制的产生与发展
1、职官的产生:国家产生以后出现职官;原始社会的氏族或部落首领不是官
后、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