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八股文考试制度.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八股文考试制度.doc

上传人:qiang19840906 2018/1/24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八股文考试制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论八股取士的明清教育
梁淑茹 27号
引言:面对近年来社会大众对现代的高考制度的质疑,有甚者将高考制度与明清时期的科举教育制度相提并论。为此,特在此对明清科举制度作个简单的了解,浅论八股取士的利弊,及在此影响下的明清教育。
所谓的八股文,文章结构固定,由破题、承题、起讲、中股、后股、束股八部份组成。其试题出自《四书》,应试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必须按照《四书五经》的内容依格式拟写,因而有很大的局限性。
一:八股文考试制度其利有: 本为一种客观公正、科学严密的文官选拔制度,由于选拔官吏的标准为以诗赋为主的文化类试题考核,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传统教育和文化的进程,同时也打破了官位世袭的制度,给予平民百姓公平晋升的机会。
二:八股文考试制度其弊有:
: 八股文的题目仅限于四书之中,考试题目生僻,在四书中断章取义,其题已非原本之意,而求考生以此为题,重新阐发圣贤义理,自然会离题越远,形成空谈。
:八股文作为一个文体,并无不可之处,但为求考试之公平,在范围上限制于四书之中,秦汉以后之书禁不得用,字数亦有限制。加以禁用大结,无法发抒己意。诸多禁锢之下,要求得佳作自属不易。而士子为求入选,除剽窃陈言之外,背诵坊间的刻本,以求方便,或如标新立异,崇尚浮华,以哗众取宠之势获得注目,似又属无可奈何之事。
: 八股文的宗旨在代圣人立言,讲究的是心性之学,对于国计民生有关的时务并无助益,在清初便引起主张经世致用的顾炎武的批评,康熙年间亦因八股文无益于时务而曾废止。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竭尽一生精力钻研八股文的写法,对政治,社会实际情况缺乏了解。而有些读书人亦对人情世事缺乏了解,一旦为官,缺乏足够的知识来应付民间大小事情,使得吏治日渐败坏,政治难上轨道。
小结:总体而言,八股取士制度的利弊倾向是非常明显的,它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也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提供了一种较为公平的晋升方式,但从历史长河来讲,消极作用远大于积极作用,它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并不是今天高考制度所能比拟的。它影响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而高考并没有到达这种程度。
三:总结:
在八股取士制度下的教育显得苍白无力,体制僵滞,难有突破与成就。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扼杀了人才的培养,是明清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重要措施。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究实际问题。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明清时期的教育俨然失去了教育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