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进展.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进展.doc

上传人:aqlsxc66 2018/1/25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进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骨质疏松症的护理进展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骨强度减低和骨质脆性增加而易骨折的全身性疾病。目前,全世界患OP总人数超过2亿,是位居第6位的常见病、多发病[1]。也是一种重要的老年性疾病[2],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 roH arlem Bruntland指出,OP已逐渐成为世界性的一大健康问题[3]。如何通过护理干预,提高群体的自我保健意识近年来已成为医学界研讨的热点。现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诊断标准及分类[4-5]
诊断标准 1994年WHO提出了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适用于成年女性),此标准是依据骨密度(BMD)或骨矿含量与同性别骨峰值量的比较,低1- 个标准差为骨量减少,。中国建议的OP诊断标准根据***BMD的均值及标准差而定,BMD介于(均值-1个标差)~(均值-2个标准差)为骨量减少,BMD低于(均值-2个标准差)为OP。
分类根据全身分布情况,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包括妇女绝经OP及老年性OP),继发性(包括药物性、内分泌性、先天性或慢性疾病等因素所致的OP)和特发性(包括妇女妊娠期、哺乳期发生的OP)。
2 高发人群
50岁以上的绝经后妇女及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高发人群[1]。据资料报道[6]%,%,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王增英等人研究显示:严重的COPD、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易患人群,健康状况的老年男性也不例外。老年男性OP不同于绝经后女性OP,没有激素突然变化所致的急剧骨量减少,没有明确的年龄分界,是逐渐形成的过程,随年龄增长呈进行性下降,即高龄是老年男性OP的另一个危险因子,老年男性应是OP的重点防治对象[7]。
3 治疗方法
骨吸收抑制剂包括雌激素、降钙素、双膦酸类、钙和维生素D3、依普黄***等。钙和维生素D3(VD3)是预防和治疗OP的基本药物,无论应用何种药物治疗都应保证每天1000mg钙和400~800U维生素D3[8]。阿仑膦酸钠能够强有力地抑制骨吸收、改善骨质量、降低骨折风险[9]。胡伟伟等研究认为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腰椎和股骨近端各部位的BMD,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一种有效措施。
骨形成促进剂如***化钠、甲状旁腺素、锶盐、生长因子等,但亦有具上述两种作用、双向调节的药物,如雌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等。目前,临床应用的绝对多数药物属于骨吸收抑制剂阿仑膦酸钠能够强有力地抑制骨吸收、改善骨质量、降低骨折风险。
中药治疗中医学认为,OP是由于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加之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精血虚弱,不能濡养筋骨,导致骨枯髓减;OP与肾虚的关系尤为密切,肾虚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治疗应以补肾为主,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标本兼治。龙友余等研究[10]认为,仙灵骨葆胶囊具有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提高骨量的作用。
生物物理疗法有研究认为,低强度复合脉冲电磁场(PEMFs)通过对钙调节激素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抑制破骨细胞作用,促进成骨细胞作用,有效抑制甚至逆转骨质疏松的效果,使骨量增加而不破坏骨的重建过程,且PEMFs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