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文档名称:

大地构造课件 第四讲:板块构造理论1.ppt

格式:ppt   大小:20,005KB   页数:5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地构造课件 第四讲:板块构造理论1.ppt

上传人:cby201601 2018/1/25 文件大小:19.5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地构造课件 第四讲:板块构造理论1.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主讲:童亨茂
地球科学学院
大地构造学
第四讲:板块构造理论(一)
第三章板块构造理论
作为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自然引伸,1968年又进一步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在归纳了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论点的基础上,还囊括了岩石圈和软流圈、转换断层、板块的划分、板块的俯冲和大陆碰撞等一系列的新概念,在更广泛的基础上,阐明了地球是怎样活动和演化的重大问题,因而被称为新全球构造[全球板块活动动态图象]。
板块构造模式图(. Tarbuck, 1987)
一、板块构造理论要点
——上部的刚性岩石圈和下垫的塑性软流圈。
2. 岩石圈并非浑然一体,而是由为数不多刚性板块组成,彼此镶嵌排列,并以每年若干厘米的速度相对移动,其边界有三种类型(图),地壳变形是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变形性质与析块的边界类型有关;
,可以用一选定轴的简单旋转运动来描述,在全球范围内,新板块的增生和旧板块的消亡总体上应是相互补偿的;
,最可能的一种机制是地幔对流(图)。
固体地球的上层在垂向上可划分为物理性质截然不同的两个圈层——上部的刚性岩石圈和下垫的塑性软流圈
(. Tarbuck, 1987)
软流圈
岩石圈
(. Tarbuck, 1987)
板块的三种边界类型离散型、汇聚型、转换型
板块驱动最可能的一种机制是地幔对流
二、板块的划分
“板块”这一术语,系1965年Wilson在论述转换断层时首先提出的。整个地球的表壳(岩石圈)并不是一个连续完整的圈层,它被首尾相接的活动带(洋中脊、海沟和转换断层)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块体,叫做岩石圈板块,简称板块(板块图片)。
全球的地震带是板块边界的相对运动造成的,这样全球各地震带(全球地震带分布图片)相互交接、首尾相连,它们把岩石圈划分为若干内部地震较弱的板块。
录象( 板块的划分过程动态图片:把地震带画上线,再把分割的块体依次涂上不同的颜色)
(. Tarbuck, 1987)
板块的边界是根据地震带的分布来划分的
1、六大板块方案
尽管在小板块的划分上尚有争议,然而全球主要板块分布的基本轮廓是清楚的。法国地球物理学家勒皮雄(X. Le Pichon,1968)将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六大板块分布图片)。
2、十二板块方案
较流行的还有十二板块的划分方案(十二板块分布图片)。另外,大陆内部大型板块的边界上往往还镶嵌着众多的小板块(镶嵌的小板块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