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我向往的SEO境界.ppt

格式:ppt   大小:1,983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向往的SEO境界.ppt

上传人:2072510724 2018/1/25 文件大小:1.9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向往的SEO境界.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洛阳城市发展脉络
小组成员:蔡宗斌20080202B099
丁哲中20080202B097
张碧文20080201B031
王英哨20080202B110
以洛阳城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历史上被称为“河南”,与“河东”、“河内”相对应,是华夏民族较早的政治活动中心。自从有历史记载以来夏商,洛阳城一直是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
脉络
夏商周时期(夏,商,西周,东周)
秦汉时期(东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西晋、北魏)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隋、唐、后梁、后唐、后晋)
宋元明清时期
现代洛阳
夏商周时期
夏朝时期,夏第三个帝王太康(启之子)都斟鄩。即今偃师二里头遗址。商朝时期,商开国帝王商汤初都西亳,即今偃师尸乡沟商城遗址。
西周时期,周成王时周公营洛邑,此成为周城所在,是西周王朝的东都,直属于周天子。
东周时期,洛邑为首都,其余大体和西周时期相同。
丽京门
战国时期,雒邑改称洛阳。
秦朝时期,置三川郡,郡治洛阳,辖今三门峡市(除灵宝外)、洛阳市(栾川西部除外)、巩义市、荥阳市、郑州市区、中牟县、原阳县。
秦汉
秦朝时期,置三川郡,郡治洛阳,辖今三门峡市(除灵宝外)、洛阳市(栾川西部除外)、巩义市、荥阳市、郑州市区、中牟县、原阳县。
西汉时期,此地区东部为东都洛阳为中心的河南郡,西部属弘农郡。从这一时期开始,“河南”正式成为行政区划中的一个地理名词,直到清朝。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里,“河南郡”、“河南尹”或者“河南府”一直特指此以洛阳为中心的地区。
东汉洛阳
历史背景:
东汉洛阳在原来周代成周的位置,即今天洛阳以东的白马寺东。南面为洛水,北面为芒山,地形北高南低,城北有谷水。据《》记载,武王灭商之后,曾在雒邑营造宫室。西周的首都是镐京,洛阳即为陪都。尤其在战国时期,由于地理交通和水运的便捷,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商业都市。
东汉洛阳
城市概况:
洛阳的城墙建筑方法都是用黄土夯筑,城的规模按文献记载:“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成长方形”,所以采用九、六的数字。据说这些数字含有尊贵的意思。城市共有12门,东为上东门、中东门、望京门,南为开阳门、平城门、津门,西为广阳门、雍门、上西门,北为夏门、谷门等。
东汉洛阳
根据东汉洛阳城平面图可以看出,东汉洛阳城市一座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窄而南北宽,其中仍然以宫殿为主,南北两宫占据了城墙内几乎一半的土地,加上为皇帝和贵族服务的园林及官府、太仓以及武库,一般市民的活动空间极其有限。城门南面是和长安一样的祭祀建筑,包括太学在内。
北魏洛阳
历史概况:
洛阳自东汉至魏晋均为都城。三国至西晋时虽然屡次遭受破坏,但均经过修复,城基础无大变动,而宫殿位置则有几次变迁。
北魏孝文帝元宏时,为了更便于统治全国以及进一步学习汉民族的先进文化,决定将政治中心南迁。
北魏洛阳
城市的总体布局,宫城建于原来的汉魏洛阳城内居中偏北,宫城南北长约1398米,东西宽约660米,占大城面积1/10左右,是都城最重要的中心建筑区。北面为北宫及帝王专用园林,正对宫门阊阖门的铜驼街为城市主要轴线,其西侧为官署寺庙坛社。街东有左卫门、司徒府、国子学、宗正寺、太庙等。城南还设有灵台、明堂和太学。祭天的圜丘在城南洛河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