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5
文档名称:

现代农业气象观测技术方法第一编.doc

格式:doc   大小:677KB   页数:9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现代农业气象观测技术方法第一编.doc

上传人:endfrs 2018/1/26 文件大小:67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现代农业气象观测技术方法第一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篇现代农业气象常规观测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粮、棉、油、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了满足河南现代农业气象观测需求,我们对《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进行了补充,疑难问题进行了解释,对《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中重要部分进行了摘录,其他内容不再赘述。
第一章常规作物观测方法
河南主要种植作物包括:小麦、玉米、水稻、棉花、油菜、大豆等,做好农业气象观测工作,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指导农业生产,科学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常规作物观测,主要包括发育期观测、生长状况观测、生长量测定、产量结构分析、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观测调查、田间工作记载等内容,以及一些新的增补观测内容和农气簿填写的补充说明等。
1. 1发育期观测
作物发育期的观测,是根据作物外部形态变化,记载作物从播种到成熟的整个生育过程中发育期出现的日期。以了解发育速度和进程,分析各时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鉴定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农业气象条件。


观测作物应记载作物的品种类型和大田栽培方式等(见表1-1-1)。
表1-1-1 主要作物品种类型、熟性和栽培方式
作物名称
品种类型
熟性
大田栽培方式
水稻
常规稻、杂交稻,籼稻、粳稻、糯稻,双季早稻、双季晚稻、一季稻
早熟、中熟、晚熟
直播、移栽
小麦
冬小麦(强冬性、冬性、半冬性、春性);春小麦
条播、撒播;平作、套作
玉米
常规玉米、杂交玉米,马齿型、半马齿型、硬粒型、甜质型、爆裂型、糯型
早熟、中熟、晚熟
平作、间作、套作;直播、移栽、穴播、地膜覆盖
棉花
陆地棉(普通棉),海岛棉(长绒棉)
早熟、中熟、晚熟
平作、套作;直播、移栽、地膜覆盖
大豆
蔓生型、半直立型、直立型
早熟、中熟、晚熟
平作、套作、间作;穴播、条播
油菜
白菜型、芥菜型、甘篮型
早熟、中熟、晚熟
平作、套作;穴播、移栽、撒播
其它作物品种类型可不记。熟性和大田栽培方式可参照上表记载。表中各项内容可请农业部门协助鉴定。

(1)发育期一般两天观测一次,隔日或双日进行,但旬末应进行巡视观测。
(2)禾本科作物抽穗(抽雄)、开花期(含玉米吐丝期)每日观测。
(3)规定观测的相邻两个发育期间隔时间很长,在不漏测发育期的前提下,可逢5和旬末巡视观测。临近发育期即恢复隔日观测。具体时段由台站根据历史资料和当年作物生长情况确定。
(4)冬小麦冬季停止生长的地区,越冬开始期后到春季日平均气温达到0°C之前这段时间,每月末巡视一次,以后恢复隔日观测。
(5)观测时间一般定为下午,有的作物开花时间在上午,开花期则应在上午观测。

(1)测点位置:在观测地段4个区内,各选有代表性的一个点,作上标记,并按区顺序编号,发育期观测在此进行。测点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为增强代表性,各区测点位置交错排列,使之纵横都不在同一个行上,测点距田地边缘的最近距离不能小于2米,面积大的地段应更远些,以避免边际影响。切勿将测点选在田头、道路旁和入、排水口处。
(2)选定时间:一般在作物出苗后,下一发育期出现前进行;育苗移栽的作物可在大田植株成活(返青)期进行。
(3)测点面积:
①条播密植作物宽为2-3行,长为l-2米。
②穴播或稀植作物宽为2-3行,每行长可包括15-20穴(株)。
③撒播作物为1平方米。秧田、。
④间套种作物可酌情加大。
(4)观测植株选择:分蘖作物分蘖前以株为单位观测。分蘖后以茎为单位观测。
①条播密植作物:观测植株一般不固定,分蘖作物分蘖期固定植株观测。观测时在观测点连续取25株(茎),分蘖作物拔节期取10个大茎(大茎的概念指:有3 片或以上完整叶片、生长健壮、旺盛的茎)。
②稀植作物:定苗前植株不固定,定苗后固定植株观测。每个测点连续选取10株。
③穴播(栽)作物:每个测点连续固定5穴(丛),分蘖作物拔节期每穴取2个大茎。
④撒播作物:观测植株不固定,每次观测各点取25个株(茎)。
⑤间套作作物:观测植株的选择根据不同的栽培方式按上述规定进行。如果两种作物均为规定观测作物,则分别观测记载,若只观测一种,则应在备注栏内记载另一种作物的主要发育期(目测),不作正式记录。
⑥保护地栽培作物:如薄膜育苗、温室育秧、地膜栽培等,植株选择根据不同栽培方式而定。观测在保护地内进行,要在备注栏内注明。

(1)当观测植株上或茎上出现某一发育期特征时,即为该个体进入了某一发育期。地段作物群体进入发育期,是以观测的总株(茎)数中进入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