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创伤性休克与容量复苏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3,916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创伤性休克与容量复苏课件.ppt

上传人:mkjafow 2018/1/26 文件大小:3.8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创伤性休克与容量复苏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创伤性休克与容量复苏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创伤已成为死亡和伤残的首要原因,仅次于心血管疾病、肿瘤和脑血管疾病,在死亡病例中占第四位。创伤死亡分三个阶段:50%的病人死于受伤后1小时内,为立即死亡,主要是心脏大血管撕裂或躯干伤,这类病人几乎不可能抢救成功。30%死于受伤后几小时为早期死亡,主要是由于气道损伤、肝脾破裂、硬膜下血肿、血胸或其他引起严重出血的出血损伤,对这类病人若进行及时正确处理将有大部分免于死亡。20%死于受伤后几天至几星期,成为后期死亡,主要是因感染或多器官功能衰竭。
因创伤而需要急诊手术的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很不一致,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严重外伤或复合伤病人须立即经行手术,更有些病人在急诊室即要求麻醉、外科、骨科第一时间参与救治,为此首先要了解严重创伤的特点和病理变化,因此制定出最合适的救治方案。
提示:高度重视临床创伤性休克及其危害。





提示:传统的诊断指标对低血容量休克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创伤病人的特点
严重创伤病人由于急性失血,使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当急性失血超过全身血量的20%时,可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休克是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的反应,是组织血液灌流不足而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损伤的病理过程。在整个病理过程中,缺血和缺氧是关键的病因,休克既是全身性,也是细胞性的缺血缺氧性疾病,休克严重时,线粒体膜和溶酶膜发生肿胀,最后破裂,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出的酸性磷酸酶和脱氧酶进入细胞浆,损伤细胞器,结果使细胞本身被消化,产生自溶现象,并向四周扩散,造成组织坏死和器官功能衰竭。
提示:1、应监测血乳酸、碱缺失水平与持续时间。
2、严密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并动态观察其变化。
二、创伤性休克的病理生理与监测


提示:应当警惕低血容量休克病程中生命体征正常状态下的组织细胞缺氧。
三、伤情估计
四、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治疗












提示:1、低血容量休克早期复苏过程中,要在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前尽早改善氧输送。
2、积极纠正创伤性休克的病因是治疗的基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