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万历十五年
---读书报告
作者简介
黄仁宇,Ray Huang,1918年6月25日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读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抗战爆发,黄仁宇辍学,加入国军。1950年退伍后再度赴美国,于密歇根大学攻读历史,先后获学士学位(1954年),硕士学位(1957年),博士学位(1964年)。
曾在南伊利诺伊大学任教,1968~1980年任纽约州立大学分校教授,又曾任密歇根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
1979年离开教学岗位,专心写作,先后出版了《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以“大历史观”(macro-history)享誉华人学界。2000年1月8日病逝于纽约,享年82岁。
(一)学术成果
黄仁宇先生是史学界的异数,他继承了钱穆先生的特点:作一个真正的平民学者。
致学于哈佛学派和剑桥学派之间。他的“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导引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从而高瞻远瞩地考察中国历史的“大历史”观,在史学界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在不失史家谨严之基本原则下,同时又能让大众愿意去接受,使得了解历史不再被识为畏途、不再是几个历史学家斋中之物。
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强调背景和事件发生的众多原因的联系和因果关系。一个历史事件的出现,是经历无数先决条件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我们一般人也都知道事件发生是诸多原因积累的结果,但却无法去剖析,给出令人满意的认识方法。黄仁宇先生运用独特的逻辑研究技巧和方法,为我们展示一个恍然大悟的必然结果是如何产生的。这一方法尤其在他的《万历十五年》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主要著作
《缅北之战》,
《明代的漕运》,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万历十五年》,
《放宽历史的视界》,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1989.
《长沙白茉莉》1998
《地北天南叙古今》1991
《资本主义与廿一世纪》
《现代中国的历程》1992
《中国大历史》,1993
《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1993
《近代中国的出路》,
《汴京残梦》1997
《新时代的历史观:西学为体,中学为用》1998年
《关系千万重》,1998
《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
《大历史不会萎缩》,
《黄仁宇书信集》2006
《中国并不神秘》,1974(没有出版)
(一)关于本书
书评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的代表作,明史研究专著。中文版有三个版本:2007年中华书局版、1997年三联书店版、1990年台湾版。
“大历史观”。简而言之,就是要“从技术的角度去认识历史”。《万历十五年》一书英文名为"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中文直译为《无关紧要的1587年》,这一年发生的许多琐细小事,却如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一般成为帝国走向崩溃的前兆,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
1587年,元辅张居正已去世五年,海瑞和一代名将戚继光在这一年去世了,时年29岁的努尔哈赤在东北崛起,然而朝廷却未予注意;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出征英吉利的前一年,揭开世界历史新的一页……本书无意将万历十五年琐碎的事件递补进来不厌其烦地讲述,而是意图通过探寻人物背后的命运,命运背后的时代背景,时代背景后的历史不可抗拒性,昭示了东方这个古老的帝国衰败的必然。
(二)内容概要
全书语调平实,言语诙谐,以人物为主线,分为七个章节,每一个章节都有一个主角,而这些主角的选择又涉及到社会不同的阶层,构成了明代中晚期社会结构的一个缩影。
第一章、万历皇帝(大明帝国被既得利益集团垄断)
第二章、首辅申时行(失败的政制体制改革)
第三章、世间已无张居正(失败的经济体制改革)
第四章、活着的祖宗(失败的构建和谐社会)
第五章、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失败的文官集团先进性)
第六章、戚继光——孤独的将领(失败的军事危机处理)
第七章、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公共知识分子)
张居正
张居正(1525年-1582年),汉族人,祖籍安徽凤阳,湖北江陵人。字叔大,少名张白圭,又称张江陵,号太岳,谥号“文忠”,追赠: 上柱国。
明代内阁首辅政治家,改革家。代表作品: 《张文忠公全集》
申时行
申时行(1535年-1614年)明代官员。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谥号: 文定。
中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靖四十一年进士第一,状元。历官翰林院修撰、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首辅、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
海瑞
海瑞(1515-1587),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明朝著名清官。历任知县、州判官、尚书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