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历史问题讨论式思维教学模式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4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历史问题讨论式思维教学模式研究.doc

上传人:dugusiyu 2018/1/27 文件大小: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历史问题讨论式思维教学模式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历史问题讨论式思维教学模式研究
前言
如何使历史课堂真正活跃起来,使它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场所?这是近年来历史教师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不过,有关此问题的教学模式研究还是空白。为此,我们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在这一方面作了一些初步探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且注重培养学生之间相互理解、合作的精神。思维能力的发展决非思维本身的教学,它涉及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很多方面,因此我们提出的问题讨论式思维教学模式具有一般综合教学模式的特点。
所谓讨论,简单地说是探讨寻究,议论得失。作为讨论式教学模式(以下简称讨论模式),它则强调:在教师精心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引导启发学生就教学中的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辩论和研究学习。在人们常用的教学法中,教师有时也用此方法来把问题引向深入,但更多的时候是注重比谈话范围更广泛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由于该模式能将知识的传授与智能培养有效地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教学目的,并且对人的未来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把它作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点教学模式来研究。
中学历史思维教学理论虽然才是近几年人们开始重点研究的问题,但是,这种研究已经形成一种热潮,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理论文章。我们在开始这方面研究初期,也进行过一些理论探究〔1〕,结合大家的理论研究成果,特别学习了朱智贤、林崇德教授的《思维发展心理学》后,我们认为应强调以下几条原则:
第一,培养历史思维能力,需要注意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的发展具有多样性、连续性、规律性及结构性等等特点〔2〕。历史是客观的,当研究者以思维为中介对其加以科学研究时,这些特点便反映在人们研究历史时的认识规律中,形成历史学科的思维方式。只有让学生们逐步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与思维方式的特点,才能真正使学生掌握并驾驭历史思维能力。
第二,培养历史思维能力需要注重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理论基础与能力基础,学生的现状是教师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依据,任何教学方法均离不开学生的客观实际。因此调查了解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程度、认识方法、依据的思想观点,就成为我们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前提。
第三,培养历史思维能力需要注重创设有益的学习情境。美国教育家林格指出:在教学中,教育心理学关心三个焦点区域的理解的发展,即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这三个区域相互重叠和相互关联〔3〕。创设历史学习的情境是为了让学生置身于一种学习、探究的心理气氛之中,自觉地、主动地感受历史,从而激发起学生去理解与寻究历史问题的愿望。
教学策略与组织原则
在问题讨论模式教学实施的全过程中,必须体现若干以上述理论为基础的教学原则,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的计划与过程进行精心策划与组织。具体要求如下: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实施教学的前提,是制定明确而适宜的教学目标。这种目标的制定应当依据历史知识体系、学习技能体系的要求与学生的现状。历史知识体系反映了教学大纲、历史教材中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它构成讨论模式目标体系中的以内容为主的知识系统。学习技能体系包括次认知能力〔4〕、自我审视与发展能力及历史思维能力所要求达到的能力水平,它构成了讨论模式目标体系中的以技能为主的能力系统。而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