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中山大学动物学思考题.doc

格式:doc   大小:244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山大学动物学思考题.doc

上传人:mama 2024/7/25 文件大小:2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山大学动物学思考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中山大学动物学思考题 】是由【mam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山大学动物学思考题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和次要特征。脊索动物门可分为几个亚门及其主要特征。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1、脊索1)发生:胚胎的原肠背壁加厚,脱离原肠而发育,是中胚层而来。2)位置:消化管与神经管之间3)结构:由多泡状角质细胞所组成的坚韧、半透亮而有弹性的一条圆柱形不分节的轴索。2、背神经管1)发生:由胚胎体背面纵沟内陷而形成,起源于外胚层。2)位置:位于脊索或脊柱的背侧。3)结构:呈管状。3、咽鳃裂1)发生:消化管的前端,起源于外胚层。2)位置:咽部两侧3)作用:低等脊索动物终生存在的呼吸器官;脊索动物一些与某些无脊椎动物共同具有的一般特征1、后口:与无脊椎动物的棘皮动物、毛颚动物、半索动物相同。2、三胚层:从扁形动物起先。3、两侧对称。从扁形动物起先。4、次生体腔(真体腔):以中胚层细胞围成的真正的体腔,从环节动物起先就有了次生体腔。5、分节现象。这些共同特征说明白脊索动物是由无脊椎动物演化来的。依据脊索的存在形式分三个亚门:1、尾索动物亚门:脊索和神经管只存在于幼体的尾部2、头索动物亚门:脊索和神经管纵贯身体全长,由于脊索超过神经管的最前端。3、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在胚胎中出现,成体被分节的脊柱取代。一般将脊椎动物亚门分为6个纲:(1)、圆口纲;(2)、鱼纲;(3)、两栖纲;(4)、爬行纲;(5)、鸟纲(6)、哺乳纲(兽纲)2、说明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脊索的出现时动物演化史中的重大事务,使动物体的支持、爱护和运动的功能获得“质”的飞跃,这一先驱结构在脊椎动物达到更为完善的发展,从而成为在动物接种占统治地位的一个类群。脊索(以及脊柱)构成支撑区踢得主梁,是体重的受力着,是内脏器官得到有力的支持和爱护,运动肌肉活得坚毅的支点,在运动时不致由于肌肉的收缩而使躯体缩短或变形,因而有可能向“大型化”发展。脊索的中轴支撑作用也是动物体更有效地完成定向运动,对于主动捕食及躲避敌害,都更为精确、迅捷。脊椎动物头骨的形成、颌的出现以及椎管对中枢神经的爱护,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化的发展。3、文昌鱼胚胎发育的主要过程。文昌鱼的发育需经验受精卵(进行几乎均等的全分裂,经多次分裂)——(形似实心球体的)桑椹胚(中心细胞向胚体表面迁移)——(内空,为囊胚腔)囊胚(出现原肠胚代替囊胚,分化出内外胚层)——原肠胚(外胚层内陷形成神经管)——神经胚(孵化)——幼体(变态)——成体的过程。为什么说探讨文昌鱼在动物进化中有非常重要意义?文昌鱼一方面终生具有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这些是脊索动物所具有的进步特征,是一个典型的脊索动物的缩影。另一方面又区分于脊椎动物体,身体结构具有一系列原始性特征,不具脊椎骨、无头无脑,无成对的附肢,无心脏、表皮仅由单层细胞构成、终生保持原始分节的肌节,排泄系统还没有集中的肾脏。从胚胎发育上来看,文昌鱼一方面是以简洁的形式近似于脊椎动物的发育;另一方面,其早期发育又与棘皮动物很相像。所以从比较解剖学上、胚胎学上来看,文昌鱼是介于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也是动物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联系环节。圆口纲动物的主要特征。圆口纲是现存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纲,包括七鳃鳗、盲鳗等约50种低等的水栖动物。栖居于海水或淡水中,营半寄生或寄生生活,这类动物的外形虽然像鱼,但不是鱼,比鱼类低级得多,还没有出现上、下颌,因而称为无颌类,又因它们都有一个圆形的口吸盘,称为圆口类。圆口纲的主要特征1、没有真正的上颌和下颌,圆口类又称无颌类。2、没有成对的附肢,没有真正的牙。3、终生保留脊索。4、头骨不完整。5、肌肉保持原始的肌节6、脑的发达程度较低。圆口类表现出的特化性特征:1、具吸附性不能启闭的口漏斗。2、皮肤光滑、无鳞。3、嗅囊单一,只有一个鼻孔,开口在头顶中线上。4、鳃位于特殊的鳃囊中。6、简述尾索动物的主要特点。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两个亚门是脊索动物中最低级的类群,总成为原索动物。身体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素成分的被囊中,至少在幼体时期尾部具有脊索及神经管,所以称为尾索动物或被囊动物。全世界越有1370多种。体呈袋形或桶状,包括单体或群体两个类型,绝大多数无尾种类只在幼体时期自由生活,成体于浅海潮间带营底栖固着生活,少数终生有尾种类在洋面上应漂移式的自由游泳生活。体表有入水孔和出水孔,咽壁有数量不等的鳃裂,咽外围有宽大的围鳃腔,与出水孔相通。一般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由于卵和精子并不同是成熟,所以避开了自体受精。营有性生殖,也营无性的出芽生殖,除个别种类外,受精卵都先发育成擅长游泳的蝌蚪状幼体,再行变态发育。7、说明鱼类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1、出现了上、下颌;(1)主动捕获食物;(2)随着颌的出现,同时也出现了牙齿;(3)、有了成对的附肢;(1)大大加强了动物运动实力,是动物获得主动主动生活方式的必要条件之一.(2)、出现了脊柱代替了脊索;(1)加强了支持、运动和爱护的实力;(2)、脑和感觉器官更为发达。(1)脑分主明显的5部分;(2)爱护脑和感觉器官的头骨完善,能更好地促进体内各部的协调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实力。8、鱼类的鳞、鳍和尾有哪些类型。鱼鳞的种类:(1)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鳞片;由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构造分两部分,基板:埋于真皮内,齿质部分,中心有髓腔、血管和神经通入。分布于全身。呈斜向排列,手触有粗糙感。(2)硬鳞:是硬骨鱼类中最原始的鳞片,如鲟鱼等。A、来源于真皮;B、构造斜方形,表面覆盖有一层充分钙化的物质,含有硬鳞质,发特殊亮光。(3)骨鳞:是绝大多数硬骨鱼类所具有的鳞片。A、来源于真皮;B、构造:圆形,前缘插入真皮,后缘光滑游离,或具有很多细小锯状突起,称为栉鳞。C、覆瓦状排列。鳍:奇鳍:背鳍臀鳍尾鳍偶鳍:腹鳍胸鳍偶鳍的基本功能是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变更运动方向。奇鳍:背鳍和臀鳍的基本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防止倾斜摇摆,还可以协调游泳。尾鳍结合着肌肉的活动,可以起稳定身体限制游泳的方向,起舵的作用,可以推动鱼体前进。尾:(1)原尾:将尾为上下对称的两叶;(2)歪尾:将尾为上下不对称的两叶,多见软骨鱼类;(3)正尾:尾为上下对称的两叶,末端向上翘9、列举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的特征。各有哪些亚纲和目。软骨鱼类——内骨骼全为软骨的海生鱼类;体被盾鳞;鼻孔腹位;鳃间隔发达,鳃孔五至七对。鳍的末端附生皮质鳍条。歪尾型。无鳔和“肺”。肠内具螺旋瓣。生殖腺与生殖导管不干脆相连;雄鱼有鳍脚,营体内受精。板鳃亚纲——鲨型总目:六鳃、虎、鲭、须、真、角、锯、扁鲨目;鳐形总目:锯鳐目、鳐形目、鲼形目、电鳐目全头亚纲(银鲛科)硬骨鱼类——骨骼多为硬骨,体被骨鳞或硬鳞,一部分鱼类的鳞片有次生性退化现象;鼻孔位于吻背面;鳃间隔退化,鳃腔外有骨质鳃盖骨,头的后缘每侧有一外鳃孔;鳍的末端附生骨质鳍条,大多为正型尾;通常有鳔,肠内大多无螺旋瓣;生殖腺外膜延长成生殖导管,二者干脆相连;无泄殖腔和鳍脚,营体外受精。内鼻孔亚纲——总鳍总目;肺鱼总目(单/双鳔肺鱼目)辐鳍亚纲——硬鳞总目、鲱形、鳗鲡、鲤形、银汉鱼、鲑鲈、鲈形、蟾鱼10、简述鱼类体内渗透压调整方式。淡水鱼类体液的盐分浓度一般高于外界环境,按渗透原理,体外的淡水将不断地通过半渗性的鳃和口腔粘膜等渗入体内,但肾脏可借助众多肾小球的泌尿作用,刚好排出浓度极低几乎等于清水的大量尿液,保持体内水分恒定。淡水鱼类在尿液的滤泌和排泄过程中,丢失的盐分很少,这是因为肾小管具有重汲取作用,将滤泌尿液中的盐分重新汲取回血液内。海洋鱼类肾脏内的肾小体数量比淡水鱼类少得多,甚至完全消逝,以此达到节缩泌尿量和水分消耗的目的。说明鱼类消化道的结构与他们的食性的关系。①口的位置与食性的关系: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口为上位;以底栖生物或附生在石头上的藻类为食的鱼,口为下位;以中上层食物为主的类,口为端位。②牙齿与食性的关系:肉食性鱼类牙齿比较尖锐;杂食性鱼类牙齿多呈切刀形,缺刻形,磨形或刷形;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牙齿较细弱或作绒毛状。③鳃耙与食性:草食性或杂食性鱼类,鳃耙短而疏;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鳃耙长而密。④胃肠与食性:草食、杂食鱼类,胃肠分化不明显,肠管长;肉食性鱼类,胃肠分明可辨,肠管较短。⑤消化酶与食性:肉食性鱼类胃液中胃蛋白酶活性较高;非肉食性鱼类胃蛋白酶少,而淀粉酶、糖原分解酶,麦芽糖含量多呈切刀形食甲壳和浮游生物的鱼类,胃内几丁质分解酶活性高。12、试列举几种我国的淡水鱼类,并指出各属于哪一亚纲,目和科(每目最多不超过两个)。中华鲟鲟科鲟形目辐鳍亚纲白鲟白鲟科鲟形目辐鳍亚纲大银鱼银鱼科鲑形目辐鳍亚纲胭脂鱼胭脂鱼科鲤形目辐鳍亚纲13、简述鳔的类型、结构、功能及其功能是如何实现的。鳔:(1)、种类:依据与食道之间有无鳔管分为两类,开鳔类(管鳔类),如鲤形目;闭鳔类(无鳔管),如鲈形目。(2)、作用除少数鱼类的鳔具有呼吸作用外,对于大多数鱼类,鳔是一个身体比重的调整器。从发生上看,鳔是由食道上分出来的一个小泡发展而成,与陆生种类的肺的发生相同,这可能与其原始功能有关。简述鱼类的分类系统。I软骨鱼类(1)板鳃亚纲一、侧孔总目1六鳃鲨目2虎鲨目3鼠鲨目4须鲨目5真鲨目6角鲨目7锯鲨目8扁鲨目二、下孔总目9锯鳐目10鳐目11鲼目12电鳐目(2)全头亚纲银鲛目Ⅱ硬骨鱼类(1)内鼻孔亚纲一、、、、、、、、鲑鲈(副鲈形)、、、为什么说两栖类是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一、初步适应性的特征:基体上解决了在陆上运动,支持体重,防止水蒸发,呼吸等生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发展了五趾型的附肢;2、成体用肺呼吸;3、循环系统变更为不完全的双循环;4、脊柱坚实程度加强,出现了荐椎和颈椎,提高了体重的受重力和头部的敏捷性。5、皮肤起先出现轻度的角质化,可防止在陆地削减体内水分蒸发;6、大脑半球完全分开,顶部也有了神经细胞;7、具有适应陆地生活的感觉器官,特殊是听觉,出现了鼓膜和耳柱骨等。不完善的地方:;2、肺发展还不完善,以皮肤等作为协助呼吸器官;3、皮肤角质化程度不高,体内水分蒸发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4、皮肤要常常保持潮湿,不能远离水环境生活;5、皮肤透性大,不能生活于盐水或盐分较大的环境中;6、体温随环境温度变更而变更,为变温动物。在高寒地区很难生存。7、卵的受精和幼体必需在水中进行。还没有能彻底摆脱水的束缚。16、试述两栖类对陆生生活的适应表现在哪些方面?其不完善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同上)17、简述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两栖动物虽已具备登陆的身体结构,但是繁殖和幼体发育照旧必需在淡水中进行,幼体形态似鱼,用腮呼吸,有侧线,依靠尾鳍游泳,发育中须经变态才能上路生活,这是两栖纲区分于全部陆栖脊椎动物的基本特征。外形:蚓螈型、鲵螈型、蛙蟾型。具有五趾型附肢,不仅可以支持体重,也造就在陆上敏捷运动,适应于跳动、奔跑等。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皮肤袒露光滑,皮肤腺发达,不具鳞片或外骨骼,角质化程度低,保水实力差,有呼吸功能。骨骼:两栖动物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尾和四肢。从水栖过渡到陆生的进化中,两栖动物的骨骼发生了巨大变更,获得比鱼类更大的坚韧性、活动性和对身体及四肢的支撑作用。消化:两栖类具有肌肉质的舌和分泌粘液的唾液腺,能使食物潮湿和吞咽,是四足动物的共同特征。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呼吸:两栖类具有比任何其他动物更为多种多样的呼吸方式,这反映了两栖类起先适应陆地生活,但并不完善的过渡类型。不同种的两栖类,或者同一种的幼体和成体阶段,或者在不同生活状态下,其呼吸方式分别有鳃呼吸、口咽腔呼吸、皮肤呼吸和肺呼吸。循环:由鱼类单循环演化为不完全的双循环。提高了血液的循环的压力和速度。神经:与鱼类相像,由大脑、间脑、中脑、小脑(不发达)、延脑、10对脑神经和脊髓组成。感觉:视觉:初步具有陆生脊椎动物视觉特征。能近视又能远视。听觉:内耳:与鱼类近似。除了具有平衡作用外,还具有听觉功能。中耳:首次出现了中耳,可传导声波。嗅觉:有了外鼻孔和鼻腔,是陆生脊椎动物共有的特征,兼有嗅觉和呼吸的两重机能。侧线器官:能感觉水压,位于头部及躯体两侧的对称,有助于有关物体的方向及大小的鉴别。排泄:(1)肾脏除有分泌尿功能外,两栖动物水栖型的种类,还有调整体内水分的功能,似鱼类的肾脏。(2)膀胱有重吸水的功能,对维持体内水分的稳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雄性输尿道有输尿和输精的作用。生殖和发育:体外受精、水中发育,要经过变态。现存两栖类分几个目?各目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一、无足目体型蠕虫状,,体表有退化的骨质鳞,附肢退化,尾极短,用肺呼吸,土中穴居,无鼓膜,无胸骨,眼退化为盲眼,卵生或卵胎生,体内受精。代表动物:版纳渔螈。二、有尾目(蝾螈目)体型延长,体表润滑无鳞,2对或只有前肢,尾长、终生存在,用肺或鳃呼吸,水栖型,无鼓膜,不发达或缺胸骨,眼无或具不动眼睑,卵生、体外或体内受精。代表动物:肥螈,东方蝾螈,极北小鲵,山溪鲵。三、无尾目(蛙形目)体型短阔,体表润滑无鳞,四肢完备,无尾,用肺呼吸,水陆两栖型,有鼓膜,胸骨发达,眼具可动的眼睑,卵生、体外受精。代表动物:蟾蜍,蛙,田鸡、青蛙试述两栖类的主要经济意义。①防治虫害。绝大多数蛙蟾类是农田、耕地、森林和草地作物害虫的天敌,利用生物防治害虫,可以避开农药污染,已受到欢迎。②食用。蛙肉鲜美与鸡肉媲美,是宴席的珍馈佳肴。近年来,牛蛙的养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③药用。如最负盛誉的哈土蟆和蟾酥就分别取自于中国林蛙和蟾一④是教学和科学探讨的良好试验材料。20、为什么说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首先出现羊膜卵的是爬行类。由此,动物的生殖可以摆脱水的束缚,确保了动物陆上生殖成为可能。羊膜卵的最大特点是受精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羊膜,羊膜围成一个腔,腔中充溢羊水,胚胎就在相对稳定、特殊的水环境中发育,加上坚韧的卵壳及其它一些构造,因而羊膜卵可以产在干燥的陆地发育出小动物。爬行类的皮肤一般覆盖有一层角质层鳞,用以防止水分的大量散失,皮肤的呼吸作用丢失,增加胸廓,起先完全用肺呼吸。机体结构和机能的进一步完善。爬行类骨骼骨化程度增高,五指型附肢和带骨进一步发展,与中轴骨的联系更为密;颈部出现,颈椎数目增多,前2枚颈椎特化,与头部形成关节,头部活动更加自如;神经系统又有了发展,大脑出现新脑皮,脑神经出现12对;代谢水平显著提高,出现了具高级排泄机能的后肾。爬行动物虽然完成了两栖类没有彻底完成的登陆任务,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但它还是低等的羊膜动物,在进化过种中,有机体的结构和生理机能还没有提高到象它们的后裔—鸟类和哺乳类那样的水平,还存在着一些原始的特征。如:心室分隔不完全;血液循环是不完善的双循环;保留两个体动脉弓;变温、体温调整实力差。羊膜卵的结构特点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试绘一简图表示出羊膜卵的各部结构和功能。答:1)、羊膜卵的出现,完全解除了脊椎动物在个体发育中对水环境的依靠,使得爬行动物完全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不须要再回到水中,使动物登陆有了可能性。2)、羊膜卵为已登陆的动物向各种不同的栖居地纵深分布供应了空前的机会。现存爬行类分为几个目?各目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一、喙头蜥目:本目是爬行类中最古老的类群之一,在动物学上有“活化石”之称。产于新西兰的楔齿蜥,仅1种。二、龟鳖目:本目为特化的类群。背腹具甲,颈、四肢和尾在肯定程度上缩进甲内。我胸龟、龟、海龟、棱皮龟和鳖科。三、蜥蜴目:本目为现存爬行动物中最兴盛的类群。身形一般长形,体被角质鳞片,多数种类的尾能自断,断后仍能再生。四、蛇目:本目一支特化的爬行动物,穴居,适于以腹部贴地爬行,体呈筒形,无四肢,无胸骨,无肩带。五、鳄目:本目是现代爬行类中结构最高等的类群。杨子鳄是我国特产动物,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沿岸及太湖四周,为国家一级重点爱护动物。23、羊膜动物的脑神经有哪些?嗅/视/动眼/滑(车),三叉/外展/延/面/听,舌咽/迷走/(脊)副/舌下为什么说鳄目是爬行动物中结构最高等的类群?因为鳄目的牙齿著生在上下颔的齿槽中,叫做槽性齿;口腔顶壁有骨质颚,把鼻腔和口腔隔开,并把内鼻孔推向后;心脏分为四室,即左右两心耳和左右两心室,只是在左右大动脉弓交叉处的血管壁有一个小孔,所以左心室压出输到身体各部分的血还不是纯粹的动脉血。这些特点和其他爬行动物不同,而和哺乳动物相接近。所以有人依据这些特点,认为鳄是最高级爬行动物。25、鸟类骨骼系统与翱翔生活相适应的特点?,,且借钩状突彼此相关联,,,尾骨退化,,成鸟颅骨愈合,骨内有蜂窝状充气小腔,,构成鸟喙,,避开左右肩带的碰撞何谓“完全的双循环”、“双重呼吸”、“双重调整”?结合鸟类的特征加以说明。1、鸟类的心脏分为四腔,分化为二心房二心室。多氧血和缺氧血在整个心血管系统中完全分流,不再在心脏内相混。左心房和左心室内完全是多氧血;右心房和右心室内完全是缺氧血。为完全的双循环。2、鸟类气囊:气囊是保证鸟类在翱翔时供应足够氧气的装置,形成了鸟类独特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鸟类的呼吸动作:1)、吸气时,部分空气经中气支管干脆进入后气囊(含有丰富氧气),还有一部分进入次级支气管,再入副支气管,在此处的微支气管处进行气体交换。2)、吸气时,前气囊也扩张,但不接受吸进来的空气,而是接受从肺来的气体。3)、呼气时,后气囊中的气体(含有丰富氧气)排入肺内。因此,鸟类无论吸气或呼气时都有簇新空气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在吸气和呼气时,肺内均进行气体交换现象,称为双重呼吸。3、双重调整:眼球的前巩膜角膜肌能变更角膜的屈度;后巩膜角膜肌能变更水晶体的屈度。因而鸟类眼不仅能变更水晶体的形态以及水晶体与角膜间的距离,而且还能变更角膜的屈度,称为双重调整27、鸟类消化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消化实力强,消化过程快速。这是鸟类活动性强,新陈代谢旺盛的物质基础。(2)食量大,食物的利用率高。28、鸟类分为几个总目,有哪些主要特征。突胸总目的各目及代表动物。常见的野生鸟类,并指出其分类地位。猛禽包括哪几个目?一、平胸总目:1、翼退化,无翱翔实力。2、胸骨扁平不具龙骨突。3、锁骨退化或完全消逝。4、羽毛匀称分布。5、后肢强大,具2~3趾。6、骨盆为封闭型。7、雄性具交配器。8、分布仅限于南半球。代表动物有:鸵鸟、鸸鹋、几维等。二、企鹅总目:1、前肢特化为鳍足。2、后肢短,靠近躯体后方。3、具鳞片状羽毛,匀称分布于体表。4、不能翱翔而适于游泳。水下潜水的速度可达每小时35km。5、骨骼内不充气。6、分布局限在南半球。三、突胸总目:1、翼发达,擅长翱翔。2、胸骨有发达的龙骨突。3、气质骨。4、有尾综骨。5、锁骨V形。6、肋骨上具钩状突。7、正羽发达,羽小枝具钩。8、有羽区和裸区之分。9、不具交配器。(一)鸊鷉目;(二)鹱形目;(三)鹈形目;(四)鹳形目(五)雁形目;(六)隼形目(七)鸡形目(八)鹤形目(九)鸻形目(十)鸥形目;(十一)鸽形目;(十二)鹦形目;(十三)鹃形目(十四)鸮形目;(十五)夜鹰目;(十六)雨燕目;(十七)佛法僧目(十八)鴷形目(十九)雀形目哺乳动物有那些进步性特征?在养分代谢方面,出现了口腔咀嚼和消化。肺泡的出现和肌肉质横膈的形成,增加了气体交换。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削减了环境的依靠性。具有在陆上快速运动的实力,活动范围大大扩展。神经系统和感官高度发达,能协调困难的机能活动和困难多变的环境条件。胎生、哺乳,保证了后代的有较高的成活率。胎生、哺乳在动物演化史上有什么意义?胎生哺乳的意义:?1)从胎儿的爱护看:?胎儿受到了肯定的爱护,使外界环境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降低到了最小程度,?2)从胎儿的养分来看:胎儿可以从母体获得足够的养分。?3)从胎儿发育所要的条件来看:胎儿可获得恒定的发育温度,有足够的氧气和水分来源,可即时排出代谢废物。?4)从抚育后代的方式来看:乳汁能对多种疾病起免疫作用,幼仔可以不依靠环境供应养分物质。?总之,胎生哺乳进一步完善了陆生动物在陆上的繁殖实力,能在多种的环境条件下繁殖后代,使后代的成活率大为提高,为哺乳动物在地球上全面发展供应了保证,也是哺乳动物在生存竞争中优于其他动物。31、哺乳动物胎盘由哪些部分构成?试绘胎盘结构的示意图。胎盘是由胎儿的绒毛膜、尿囊与母体子宫壁的内膜结合起来形成的结构。图见P52320-1哺乳类有哪几种皮肤腺?各有何结构特点和功能?哺乳动物的皮肤腺是来源于表皮的生发层,哺乳动物的皮肤腺特殊发达,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主要有4种类型:皮脂腺、汗腺、乳腺和臭腺。皮脂腺:为泡状腺,多开口于毛囊基部。汗腺:为管状腺,下陷入真皮深处,盘卷成团,外包以丰富的血管。血液中所含的一部分代谢废物(如尿素),从汗腺管经渗透作用二达于体表蒸发。体表的水分蒸发散热,是哺乳类调整体温的一种重要方式。乳腺:是哺乳类所特有的腺体,是一种管状腺与泡状腺复合的腺体,也可认为是特化的汗腺。臭腺是汗腺和皮脂腺的衍生物,有同类识别和防护等功能。33、哺乳纲分哪几个亚纲?在结构上各有那些主要特点?一、原兽亚纲:哺乳类最原始类群,介于爬行类和哺乳类之间。1、似爬行类特征:1)卵生;2)乳腺为特化的汗腺,无乳头;3)肩带具乌喙骨;前乌喙骨和间锁骨似爬行动物。4)有泄殖腔,故名单孔类;5)大脑无胼胝体,皮层不发达;6)成体无齿。2、具哺乳类的特征:1)被毛、恒温;2)母乳育仔;3)体腔有横膈;4)下颌由单一齿骨组成。全球仅1目(单孔目),仅分布于澳洲。二、后兽亚纲(又称有袋亚纲)介于原兽亚纲和真兽亚纲之间。1、胎生2、有育儿袋,内有乳腺和乳头。3、泄殖腔退化;4、肩带具有哺乳类的特征;5、具异型齿;6、大脑皮层不发达,不具胼胝体;7、恒温;8、被兽毛;9、体腔有横膈;10、下颌仅有单一齿骨;11、母乳育仔。12、仅具左体动脉。全球仅1目,为有袋目,仅分布于澳洲及其旁边的岛屿上,少数分布在南美洲和中美洲。34、原兽亚纲和后兽亚纲的典型代表动物?原兽:哺乳类最原始类群,介于爬行类和哺乳类之间。代表动物:鸭嘴兽、针鼹后兽:介于原兽亚纲和真兽亚纲之间。代表动物:袋狼、袋鼬、袋鼠、袋熊、袋貂、袋兔)名词说明1、羊膜类: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出现羊膜的动物,即除了爬行类鸟类与哺乳类的其他脊椎动物2、羊膜类: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在胚体发育过程中有羊膜,所以叫羊膜类。逆行变态3、脊索来源于原肠背壁。脊索细胞富含液泡,外有脊索鞘。脊索鞘内外两层,纤维组织鞘和弹性组织鞘。4、脊椎脊椎动物背部的主要支架。由多个椎骨组成,中间有椎管,内有脊椎。5、脊索动物:包括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6、原索动物:尾、头索动物的总称7、尾索动物:身体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素成分的被囊中,、头索动物:终身具有发达脊索,、背神经管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位于脊索背方的神经管,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摺而成。10、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管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干脆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11、无头类头索动物亚门头部不显,称无头类12、有头类脊椎动物亚门形成明显的头部,称有头类13、无颌类:圆口纲无颌,故又叫无颌类。14、有颌类:鱼纲以及更高级的四足类都出现有颌,合称有颌类。15、开管式血液循环:血液自心室经动脉,进入身体各部分,后汇入血窦,由静脉回到心耳。由于血液不是总在血管内流淌故称为开管式循环。16、闭管式血液循环:血液自心室经动脉,进入身体各微血管、组织间隙,然后汇合到静脉回到心房。过程中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淌。17、盾鳞:软骨鱼特有,平铺于体表互成对角线排列使流经表面的水流流态平顺,涡旋削减,。有菱形基板和附生在基板上的鳞棘组成。18、硬鳞:存在于某些硬骨鱼的硬鳞鱼类,来源于真皮层,鳞质坚硬,成行排列而不呈覆瓦状。19、骨鳞:鱼鳞中最常见一种,真皮层的产物,见于硬骨鱼类,骨鳞松软扁薄,富有弹性,表面分为基区(前区)、顶区(后区)、上恻区和下侧区。前后相邻的鳞片作覆瓦状排列于表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