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高等构造地质学(5)-反转构造与走滑断层.ppt

格式:ppt   大小:812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等构造地质学(5)-反转构造与走滑断层.ppt

上传人:sanshengyuanting 2018/1/29 文件大小:81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等构造地质学(5)-反转构造与走滑断层.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6、反转构造与走滑构造
虽然人们早就认识了反转构造,但使用“反转”(Inversion)术语来描述一个含油气盆地的构造反转,还是近几十年的事。近年来,国内外的地质学家对反转构造的定义和适用尺度等问题争议很大。一些人认为,构造的反转是区域地球动力学环境的转化,如地槽可转化为地台,陆壳开裂转化为洋壳,洋壳俯冲碰撞可以转化为陆壳,即是广义的反转构造;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反转构造的定义不应扩展那么广泛,其尺度应限于盆地构造。
1983年贝利教授将反转构造定义为:盆地、半地堑系由于受挤压应力作用,而发生不同程度的由内部向外部凸出的反转,这种作用力使先存的正断层发生逆向变形。所以反转构造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1、盆地的发育主要受正断层控制,盆地内可以识别出裂谷层序及裂谷后层序。
2、区域应力系统的变化导致大范围内利用原有断裂系统发生变形,使断层下盘的地层抬升,但它不影响上盘地层。
反转构造并不是简单的构造叠加,而是限定于地堑、半地堑盆地范围之内,并且是能识别裂谷期层序或被动充填层序的盆地范围之内。反转构造对油气资源主要影响有:
1、盆地的抬升反转对烃源岩的埋藏、有机质的热演化极为不利。
2、如果反转构造强烈,就会使盆地内愿生油气藏遭到破坏,不利于油气藏的保存。
3、反转作用的唯一可取之处在于可以使已经聚集的油气发生二次运移,形成次生油气藏。所以,不加分析地认为反转构造作用是油气生成与聚集的有利条件是不正确的。
构造反转作用
反转构造是断层面上两种力学性质逆转形成的构造。断层的逆转活动有两种类型:即由正断层逆转为逆断层(由正变逆)和由逆断层逆转为正断层(由逆变正)。但是,无论那种类型,它必须有一个先存的断裂系统,这个断裂系统是反转构造形成的先决条件。
一个半地堑断陷,由拉张伸展体制转化为挤压收缩环境时,常常是利用原有的张性正断层面发生逆转,使裂谷同期充填层序发生变形,或者有限挤出,形成反转构造。这种类型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上升盘基底的支撑作用,使之无新断层产生,而使裂谷同期层序褶皱收缩。另一种情况是张性正断层倾向较陡的半地堑发生反转时,上升盘在原正断层的基础上产生一条缓倾的收缩断层,使整个半地堑发生反转。
早期断裂系统的重新逆向活动,是产生反转构造的基础,这是毫无疑问的,也就是说,一旦一个断裂系统贯穿地壳,就会在某些范围内被后来的变形阶段再次利用。
反转构造样式
1、正反转构造:是正断层逆转活动,使半地堑、地堑等构造的同期沉积层序向外凸出的构造。当反转作用强烈时,可使整个半地堑、地堑同期沉积层序全部愈出,形成强烈反转构造。根据反转作用的强烈程度,可以把中国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的正反转构造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轻微反转的正反转构造:这类构造的反转程度低,反转量小,逆断距尚不足以抵消原来的正断距,反转率基本等于零。地震剖面上仅能见到半地堑的向外愈出,边界正断层还未见到逆断距。
(2)、中等反转的正反转构造:控制半地堑的边界正断层,当发生逆转时,逆断层的断距小于前期正断层断距时,剖面可见上部为逆断距,下部为正断距,剖面上形成上逆下正形式。其反转率可在0~。
(3)、强烈反转的正反转构造:裂谷前期层序往往卷入了反转,此时逆断距已经超过了前期的正断距,剖面上见到上、下均为逆断距。近年来,在造山带研究中也引入了反转构造机制,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岩石圈变形方式,且往往是造山带前陆区由盆地构造向构造高地转化的一种重要地壳变形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