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公路路基-公路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758KB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公路路基-公路设计.doc

上传人:maritime_4 2018/1/29 文件大小:7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公路路基-公路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七章公路路基
第7-1节概述
一、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
路基和路面是公路的主要工程结构物。路基是在天然地面表面按照路线位置和设计断面
的要求填筑或开挖形成的岩土结构物。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筑路材料铺筑而
成的层状结构物。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坚强且稳定的路基为路面结构长期承受汽车荷载作用
提供了重要的保证;路面结构层对路基起保护作用,使路基不会直接承受车轮和大气的破坏作用,长期处于稳定状态。路基和路面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路基和路面工程是一种线形工程,有的公路延续数十公里至数百公里。由于公路沿线地
形起伏,地质、地貌、气象特征多变,因此路基和路面工程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路基和路面工程还具有工程数量大和造价高的特点。路基工程造价约占公路工程总造价的20%~50%,路面工程造价一般占公路工程总造价的30%左右。
现代化的公路运输,既要求公路能全天候通行车辆,又要求车辆能以一定的速度,安全、舒适、经济的运行。因此,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使路基路面能长期具备良好的使用性能,对节约投资,提高运输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影响路基路面稳定性的因素
路基路面是一种常年暴露于大自然的线形构造物,其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当地自然
条件所决定。因此,深入调查公路沿线的自然条件,从整体(地区)和局部(具体路段)去分析研究,掌握各有关自然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路基路面稳定性的影响,从而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这是正确进行路基路面设计、施工、养护,进而提高公路使用质量的重要前提。
影响公路路基路面稳定性的自然因素一般有:
,一般来说地面水容易积聚,地下水水位较高,因此,路基需要保持一定的最小填土高度,路面结构层应选择水稳性良好的材料;山岭重丘地区地势陡峻,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特别是稳定性不易保证,需要采取某些防护与加固措施,且路基路面的排水至关重要。
、成因、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风化程度等,都影响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
、降雨量、降雪量、冰冻深度、日照、年蒸发量、风力、风向等,影响路基路面的水温状况:
、河道的洪水位、河岸的冲刷与淤积情况等;水文地质则是指地下水位、地下水移动的规律,有无泉水及层间水等:所有这些都会影响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如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路基路面产生各种病害。
影响路基路面稳定性的人为因素一般有:行车荷载的作用、路基路面设计、施工及养护是否正确等。
,采用合理的路基断面型式。做好地面和地下排水,,防止路基病害的发生。路面设计时,应根据各地的气候特点,采用合理的结构组合,并采用适当的路面结构排水设施。
三、路基的变形、破坏及其原因
路基变形、破坏的形式主要有下列几种:

路基沉陷的特征是路基表面产生较大的竖向位移。
图2-1-l所示。

路基沉陷 1 路基沉陷2
路基本身的沉陷主要是由于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不足,在荷载和水、温度综合作用下引起的。原地面为软弱土层,例如泥沼、,造成承载力不足,发生侧面剪裂凸起,地基发生下沉,亦引起路堤下陷。
整体向下滑动,其规模与危害程度较碎落更为严重,有时滑动体可达数百方以上。
崩坍是大的石块或土块脱离原有岩体或土体而沿边坡倾落下来,崩坍体的各部分相对位
置在移动过程中完全打乱。
坍塌(亦称堆坍)主要是由于土体(或土石混杂的堆积物)遇水软化,而边坡又在45°~60°之间,且边坡无支撑情况下产生。
路基边坡坍方的主要原因有:边坡过陡;填筑路堤方法不当;土体过于潮湿;坡脚被水冲刷;岩石破碎和风化严重等。
路基边坡塌方

在较陡的山坡上填筑路基,如果原有地面较光滑,未作必要的处理,如未进行凿毛或人工开挖台阶,或丛草未清除,坡脚又末进行必要的支撑,,路基整体或局部沿地面向下移动,如图2-1-3所示。
(3)设计不合理。
(4)施工不符合有关规定。
上述原因中,地质条件是影响路基工程质量和产生病害的基本前提,水是造成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
第7-2节公路自然区划及路基土的工程性质
一、公路自然区划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相差很大,而这些自然条件与公路建设密切相关。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体现各地公路设计与施工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