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1课
“百家争鸣”
总体概括
百家争鸣
背景:
诸子:
百家:
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
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流派的形成
重点和难点
1、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2、难点:联系相关史实,判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基础知识(死记硬背)
1、“百家争鸣”的形成原因、含义、表现与意义
2、儒、道、法、墨家主要代表和主要思想主张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经济:
政治:
阶级:
文化:
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
分封制、宗法制崩溃,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争
“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私学兴起,造就大批文士
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学术流派或学者(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见解,展开争论,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1、形成原因
2、“百家争鸣”的含义
历史纵横:九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纵橫家、农家、名家、杂家
十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纵橫家、农家、名家、杂家、小说家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韩非子
墨子
3、表现
政治思想教育思想
天人关系礼的思想
哲学思想政治思想
思想学说
思想学说
思想特点
仁政思想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1、“百家争鸣”的含义
2、形成原因
3、表现
4、影响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3)推动了中国主流文化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
(4)推动了古代社会进步,促使奴隶社会的封建社会的变革
儒家思想孕育了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哲学基础;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1、老子及道家
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著有《道德经》,充满着哲理和东方智慧。
老子
1).创始人
《道德经》
三、道家和法家
2).老子及其道家思想
(1)唯心: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认为在变幻无常的世界背后,有不变的“道”存在,“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人要顺应“道”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