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边塞诗 2《王昌龄——从军行》.ppt

格式:ppt   大小:61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边塞诗 2《王昌龄——从军行》.ppt

上传人:一花一世 2018/1/30 文件大小: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边塞诗 2《王昌龄——从军行》.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边塞诗
考点解读:
一:边塞诗的特点:
1浓郁的汉代情结 2鲜明的边地风貌
自然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
异域风物多是羌笛、胡笳、琵琶、战马,
人物多是戍卒、将帅、胡人,
用典多是投笔、长城(南朝宋的大臣檀道济)、楼兰,
乐曲多是与边塞军旅生活有关的《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等。
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以身许国的;
、建功立业的;
、生活艰苦的;
、想念亲人的;
、向往和平的;
,草菅人命的;
、深切同情的;
、怀才不遇的;
鉴赏边塞诗的方法
1、明确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通过典型意象的开拓,体察这些特定的景物描绘出的特定的地域特征和反映出的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
借“大漠”、“长河”、“落日”等描绘塞外景象的雄奇壮美
借“金鼓”、“旌旗”、“烽烟”等展现边关战事的壮怀激烈
借“大雪”、“秋月”、“黄草”等抒写戍守将士的悲凉愁苦
2、体味边塞诗的艺术风格和技巧
边塞诗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有的豪迈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
边塞诗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烘托、用典等手法来丰富内容,强化情感,要认真分析这些表达方式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鉴赏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手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情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平行巩固:
阅读下面这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考题回顾:
《夜游宫•记梦  寄师伯浑》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 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梦”字,上片和下片分别描写了什么情景? 2.“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几句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试作分析。
答:上片写梦中所见,表现渴望行军作战,为国收复失地的心情。下片写梦醒所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
答:这句诗内涵十分丰厚。
(1)自幼立志报国建功立业;
(2)年纪老大而尚未如愿;
(3)壮志未酬而雄心不死;
(4)现实无望而寄于梦境,而这种种心情都在“有谁知”一语中流露出痛苦的无奈和深沉的激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