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云南省农民工住房问题初探.doc

格式:doc   大小:5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云南省农民工住房问题初探.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1/31 文件大小: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云南省农民工住房问题初探.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云南省农民工住房问题初探
摘要:农民工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课题,而住房是农民工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云南省农民工住房问题日渐突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民工个人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云南;农民工;住房问题;制约因素;对策。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劳动力转移是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的现代化就是农民的城市化。农民工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他们的居住状况却十分令人担忧,并且在国家住房政策上“两头”沾不着,既享受不到城市住房保障政策的优惠,也享受不到农村危旧房改造等方面的补贴。目前,农民工住房问题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也是造成“民工荒”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高度重视农民工住房问题。
一、云南省农民工住房的基本状况和特点。
根据有关资料,2009年,在云南省就业的农民工以省内农民占主体,四川、重庆、贵州和湖南等周边省份的农民工也较多。据统计,,在省外就业88万人、,省外农民工来我省就业122万人。
1、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方式。调查发现,最常见的居住形式是与配偶及子女居住,这部份占农民工总数的一半左右,其次是与他人一起居住及自己一人单独居住的形式较多,仅有少数部分农民工是与兄弟姐妹一起居住。可见,目前农民工夫妻及子女一起居住的形式越来越多,农民工进城务工逐渐由个体向家庭、暂住向定居转变。
2、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较差。一是居住面积小。无论是用工单位提供的员工宿舍,还是农民工自行租赁民房居住,农民工人均居住面积远低于城市居民的平均居住面积。据调查测算,农民工户均3-4人,居住面积多为10—20个平方,且多数合租合住,即使在用工住房管理比较规范的一些企业,两家人合住在20平米左右的房屋里,七、八个农民工共居在10多平米左右的宿舍里的现象较为普遍,工棚更是拥挤不堪。一些企业为稳定农民工人才队伍,对一些技术骨干给予住房上的特殊待遇,但条件依然十分简陋。二是生活设施不配套。调查中发现,农民工居住的房子多为单间,中间无隔断,基本没有做饭等设备,更谈不上自来水、厕所、洗澡等生活配套设施。三是卫生条件差。截止2009年底,%的农民工选择居住在城郊结合部,农民工所居住的住房,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通风采光条件差、户型设计落后,周边卫生条件差,交通不便利,脏乱差现象十分突出,并存在消防、安全等隐患。四是农民工聚居区社会问题突出。由于农民工居住区人口流动大,人员成分复杂,综合素质低,往往形成民警、房东、中介三不管的
“盲区”,漏管、失控现象突出,安全隐患较多,治安问题突出。
3、农民工获得住房的途径比较单一。住房的获取与行业就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租赁民房。多数是价格低廉、条件简陋的“城中村”民房。这一类型房屋主要是用工规模较小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中打工的农民工比较喜欢。二是员工宿舍。一般都在用工单位附近由用工单位购买和修建,基本上是免费提供给农民工使用。这一类型的住房多为用工规模较大的企业和制造业、餐饮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三是工棚。这一住房形式主要集中在工作流动性较大、临时性较强的用工单位,如城市道路维修与建设、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矿产采掘等行业,一般都是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