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桩基检测技术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4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桩基检测技术总结.doc

上传人:86979448 2018/2/2 文件大小: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桩基检测技术总结.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桩基检测技术总结一、低应变检测分析判定 1、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①泥浆护壁的钻孔灌注桩,桩底沉渣过厚; ②水下浇注混凝土时,施工不当如导管下口离开混凝土面、混凝土浇注不连续时,桩身会出现断桩的现象,而混凝土搅拌不均、水灰比过大或导管漏水会产生混凝土离析; ③当泥浆相对配置不当、地层松散或呈流塑状,或遇承压水层时,导致孔壁不能直立而出现踏孔时,桩身就会不同程度的出现扩径、缩颈或断桩的现象。 2、检测目的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3、桩身完整性反映桩身截面尺寸相对变化、桩身材料密实性和连续性的综合指标。 4、检测方法弹性波反射法。 5、检测范围规则截面混凝土桩且桩径应小于 ;桩长一般不大于 40m 6、测试原理一般嵌入地层的基桩具有较大的长径比,可近似看作一维弹性杆件,当在桩头施加一机械脉冲力 Ft 时,桩顶在发生阻尼振动的同时,将产生一弹性波,并沿桩身向下传播。当波传至桩底或桩身某一缺陷时,由于这些部位均存在明显的波阻抗差异形成波阻抗界面,因此在这些波阻抗界面上除一部分弹性波以透射波的形式往下传播和被介质吸收外,另一部分能量以反射波的形式往上传播。而反射波的走时和振幅、相位、频响等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特征不仅与桩底、桩间缺陷位置有关,而且与缺陷性质、类型密切相关。因此,在桩头激振的同时,用安置在桩头的检波器接收来自桩底、桩间的反射信号及桩土体系的振动信号,同时进行滤波放大和必要的数据处理,就能获得桩间缺陷位置与性质等方面的参数,确定桩身缺陷位置、性质。 7、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①桩身完整性分析宜以时域曲线为主,辅以频域分析,并结合地质资料、施工资料和波形特征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判定。②桩身波速平均值的确定: 1)当桩长已知、桩底反射信号明显时,选取相同条件下不少于 5 根Ⅰ类桩的桩身波速按下式计算桩身平均波速: 1 n cm ci n i 1 2 L 1000 ci T ci 2 L f c m —桩身波速平均值m/s;式中 ci —参与统计的第 i 根桩的桩身波速值m/s; L —测点下桩长m; T —时域信号第一峰与桩底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ms; f —幅频曲线上桩底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Hz,计算时不宜取第一与第二峰; n —参与波速平均值计算的基桩数量 n 5。 2)当桩身波速平均值无法按上款确定时,可根据本地区相同桩型及施工工艺的其它桩基工程的测试结果,并结合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与实践经验综合确定。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反射播波速经验值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力波波速范围(m/s) C20 3000~3400 C25 3400~3700 C30 3700~3900 C40 3900~4100 经验值是针对普通混凝土提出的,仅供参考。高性能混凝土、添加粉煤灰及其他添加剂的混凝土波速与强度等级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如具备条件,可制作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模型短桩测定波速,也可根据钻取芯样测定波速,确定基桩检测波速时应考虑土阻力及其它因素的影响。③桩身缺陷位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 L T c 2000 1 c L 2 f 式中 L —测点至桩身缺陷的距离m; T —时域信号第一峰与缺陷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ms; f —幅频曲线上缺陷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Hz; c —桩身波速m/s,无法确定时用 c m 值替代。另国家规范要求 c m 取值的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