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全球化中中国港口业发展
姓名: 班级: 学号: 院系: 指导老师:
摘要:
开放政策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港口成为与国际连接通道的重要节点,是区域加入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分工的基础,港口周边200公里内城市,充分利用港口的有利条件,成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物。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实践,使港口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得到广泛的认可,“港为城用,城以港兴”,“要开放,先建港”是人们对于港口对区域和城市发展影响的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沿海港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有效支撑了我国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时至今日,在国际贸易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中国港口业面临的机遇更多,同时挑战也更加严峻。中之地,是本文所要探讨的所在。
关键词: 港口发展问题改革未来
引言: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港口快速发展是国民经济尤其是外向型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以及需求结构性调整共同拉动的结果。中国沿海港口建设重点围绕煤炭、集装箱、进口铁矿石、粮食、陆岛滚装、深水出海航道等运输系统进行,特别加强了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建设。政府集中力量在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厦门和深圳等港建设了一批深水集装箱码头,为中国集装箱枢纽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煤炭运输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建成一批煤炭装卸船码头。同时,改建、扩建了一批进口原油、铁矿石码头。到2004年底,沿海港口共有中级以上泊位2500多个,其中万吨级泊位650多个;全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150万标准箱,跃居世界第一位。一些大港口年总吞吐量超过亿吨,
上海港、深圳港、青岛港、天津港、广州港、厦门港、宁波港、大连港八个港口已进入集装箱港口世界50强。
一我国港口的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贸易和技术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在我国经济贸易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集装箱化率提高三大动力的驱动下,集装箱运输显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02年,我国大陆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实现3721万 标箱,位居世界第一。到2006年实现9361万标箱,2007年跨越1亿标箱,高居世界第一,平均每年增长超过1100万标箱,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中国2004年全年对外贸易总额突破万亿美元,进出口额的世界排名达到第3位。商务部预测,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仍具备继续增长的基本条件。这无疑为港口业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目前的港口业,深圳港集装箱运量已经超越韩国釜山港,居世界第4位。上海港也由去年世界排名第4位跃居为第3位。在世界集装箱运量前5名中,中国的香港、上海、深圳三地稳居其中。
展望未来,我国集装箱运输在近期内仍将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但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集装箱运输市场的进一步成熟,适箱货源的增长将有所降低,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速度将有所减缓。深圳与上海两大港口的世界排名同时升位,并不能掩饰中国港口目前面临的问题。在国际航运里,国际货物转口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恰恰是中国港口发展所短缺的。上海、深圳两大港口中转量仍然不足,目前盐田港货物中转量仅占总货量的2%左右,香港却高达40%,中国内地出口到欧美等地的货物中70%要通过韩国釜山港中转。因此,可以说,中国是一个港口大国,但并不是一个港口强国。简单来说,中国港口面临的问题是: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