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高中地理学科期中考质量分析报告(含高一、高二) 】是由【DATA洞察】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中地理学科期中考质量分析报告(含高一、高二)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报告一、,突出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要求,适当体现合格性考试目标,分值预设65±5分。,尽量凸显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素养,重点考查地理学科必备知识,突出关键能力。,全面考查所学知识内容。学科年级教研组高一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完成必修课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形成相对系统的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培养地理学科素养,完成学业水平考试。从教学内容来看,高一上学期期中前主要完成必修一第一、二单元的教学任务。按照教学计划及其进度推进情况,期中考试考查知识主要为第一、二单元内容,因为段考(1)考查了第一单元内容,加上第二单元知识又是学科重点和难点部分,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故把期中考试考查的重点放在了第二单元的知识内容(占了64%);考虑到与初中知识的衔接,适当涉及部分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的考查。,3个主观题,尽量做到所学知识全覆盖。双向细目表如下:地理试卷双向细目表编号试题考点内容题型难度分值备注1-2小行星带及其位置单选题易43-4天体系统,生命条件单选题易45-6太阳辐射分布及其成因单选题中47-9太阳活动,影响及其对策单选题易610-12地球演化简史单选题易613-14地层及其特点单选题易415地球外部圈层单选题中2第Ⅰ卷为16-18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单选题中6选择题,共19-20表层海水温度及其成因单选题易435题,共21-22海水盐度及其变化单选题难470分23潮汐成因单选题中224-26植被与环境单选题难627-28植被与环境单选题易429-30大气的受热过程单选题中431-32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单选题中433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弱单选题易21:..34-35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弱与海陆风单选题难4海平面等压线图判读——风力大小非选择36及其原因、天气、风向与温度、气中-难10题第Ⅱ卷为温与海水温度;渔场条件主观题,共非洲植被类型分布——植被类型及非选择37中103题,共30其景观特点、植被与环境题分水循环示意图——环节、类型、植非选择38易10被与水循环、城市化与水循环题易:中:难比例约为5:3:2预计平均分65±5分二、,内容全面。既强调基础知识的记忆,又有重难点知识的提升。基础知识的考查让学生明白课本基础和课堂学习的重要性,以期引起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和课堂学习的重视,充分发挥考试对日常学习的导向引领作用,考查中强化了基本概念的区别,如荒漠与沙漠、动物迁徙与人口迁移等;同时,又不局限与课本基础,注意对课本重点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考查学以致用的能力,如植被蒸散、T/ET等新概念的学习与应用(第24-26题),大棚农业中黑色(深色)棚顶与白色透明棚顶对太阳辐射影响的差别(第29-30题),城郊风与海陆风的叠加(或削弱)效应(第35题)等。,遵从学生的认知特点,照顾学生的考试情绪,以期发挥出学生较好的考试状态。,35个单选中选A选项的有8个,选B、C、D选项的各有9个,并在顺序题号上随机分布排列。。如第8题太阳活动的影响(段考第21题),第10-11题地质年代表(段考第12题),第15-16题地球圈层结构(段考第14-15、37题),第29-30题的大气受热过程(段考第31-32题),第33-35题的热力环流(段考第27-28、38题)等。这些知识多为平时学生易错的基础知识,在段考(1)中得分率较低,通过期中的重复考查,以期引起学生对试卷中主要问题的反思和总结,注重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适当原创,但因时间紧、任务重,试题中还是使用了部分原题,深度改编和原创题太少,38题(4)题还打印错了两个字。三、:..分况(易:中:难)(鉴别指数):::、±5分,,与预设得分相当。-10080-9070-8060-7050-6040-500-40合格率、%%%%%%团%%%%%%%%%:..:整体学生在1、3、4、9、12、18、28中表现较好,本省学生在10、11、15、24、25、26、29、30、34、35、36中作答表现不太理想,需多加关注。各题实际得分状况与预设情况基本相当。四、、基本概念不清。如第10题有相当一部分考生选了B选项(而B选项应该是首先要排除了的,课本上没有提到“泥炭纪”这个地质年代单位名称,说明很多考生没记住地质年代单位名称);第15题不清楚地球外部圈层和生物圈的范围——“地球固体表面以4:..上的各个圈层,称为外部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课本第20页】;第36(1)题不清楚大气水平运动的根本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课本第32页】;第36(2)题不清楚大气的垂直运动分为上升和下沉运动,气流上升运动多阴雨天气、下沉运动为晴朗天气【课本第31页】;第36(3)题不清楚冷空气过境带来降温现象(空气水平运动方向对温度的影响);第36(4)题不清楚海洋对大气温度变化具有调节作用【课本第36页】;第37(1)题“荒漠”与“沙漠”相混【课本第50页】;第37(2)题不清楚热带草原植被的季节变化和动物迁徙【课本第49页】等。。如第10——11题通过文字材料中“”,结合地质年代表可以快速判断其形成的地质年代,再根据地质年代表确定该时期的重大地质历史事件;第16题通过读图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地下5千米深处,地震波随深度发生了明显变化,应该为内部圈层的不连续界面;第24题读图可以直接排除ABC,结合计算可以选出D;第31题通过读图可以获得全部答案信息等。,做题时知识转换和迁移能力、获取材料有用答题信息的能力不足。如第25-26题中的蒸散、T/ET(植被蒸腾与蒸散的比值)等新概念没有弄懂,不会利用初中地理中的中国南北方气候差异知识来分析其对区域蒸发与植被蒸腾影响;第29-30题看到蔬菜大棚就直接想成大棚防霜冻,而没考虑大棚顶部顶部使用白色透明材料可以透射太阳可见光,主要产生保温效应,如果使用黑色(深色)材质,则阻挡太阳可见光,反而是阻挡了升温,应该是防高温;第34题不会把初中所学的区域地理知识迁移到该题;第35题不会画图分析城郊热力环流和海陆风相互叠加(或削弱)效应。:第36题阅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本题总体难度大,,只有少部分同学为满分,0-3分的同学人数较多,有少数同学为空卷或潦草填一两空。其它普遍性问题问题表现在:一是阅读不细心,审题不用心。例如:“风力最弱”选为风力最强的地点;第(4)问,第一空填“气温年较差较大”,但后一空则是分析气温年较差较小的c地;二是内容理解不透彻,道理掌握不清楚。例如:垂直运动的“上升与下沉”与阴雨晴朗天气的关系;“降温”的成因是“偏北风强,风向从高纬吹向低纬,气温低”;世界著名渔场的成因答作“靠近海洋”“有海洋”“饵料丰富”等等;三是知识掌握不牢,地理表达不准。例如:上升运动表达为“向上”“由下向上”等;“阴雨”天气表达为“雷雨”“暴雨”等。第37题阅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第(1)题主要问题为概念不准。“热带草原”只答“草原,温带草原”,热带荒漠(或荒漠)”答成“热带沙漠或沙漠,温带沙漠”;第(2)题一是表达不准确和书写错别字。如植被的“季节变化”答成气候变化,还有答成“周期性”,“两栖性”,5:..“纬度差异”,“变化”,“耐旱性”,“终年常绿”等;二是表达不当或错别字较多,如“迁徙”写成“迁栖”,“迁移”,“迁徒”,“迁袭”,“觅食”等;第(3)题审题不准,或表述不当。如洋流性质答成洋流影响,“充分吸收土壤水分”答成“贮存水分”、“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固定土壤”、“适应环境”、“寻找水源”等第38题阅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一是本题总体难度不大,,有相当部分的满分,但也有白卷和写满却零分的;二是不认真读题,理解有偏差,如第(3)题要求写洋流性质,有些同学从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等角度来分析;三是错别字特别多,表达也五花八门,比如“下渗”一词的表达,有“渗透”、“渗析”、“透吸”、“渗下”、“透水”、“暗流”,甚至有个写“下流”的等;四是部分考生卷面乱,使用修正带。五、,认真落实教科书上教学内容,根据需要统一做些内容的拓展和延伸,特别注重基本概念的辨析和落实。、课时练习、单元检测等对同步作业的完成情况,做好共性问题的讲评和个性问题的订正。,减少老师的讲解时间,让学生尽可能的多读、多练、多思考,通过课堂共同学习,适当可以结合默写、提问、背诵、强化练习等手段,让学生动起来。,尽量教会学生判读、分析各类地理图表的基本方法,特别突出重点需要记忆和判读的图表类型并在课堂学习和练习中适度强化。。,共同提高。6:..2023—,从迁移运用、理解感悟、书面表达三个方面考查学生,既注重平时基础知识,又重视高考能力的考查,既注重贴近学生生活,更致力于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较为全面的考察了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试题展现了如下主要特点:(1)科学性。本次命题紧扣课标和考标的要求,以区域地理的知识作为载体,问题设置科学、合理;问题立意明确,语言精练;问题阐述清楚、严谨,没有知识性、科学性的错误。(2)基础性。本套试题从设问形式、命题的立意、展示的方式紧密地反映基本知识的展现和巩固,根本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3)思维性。本次考试除了注重基础外,还特别增加了部分有一定思维难度的试题,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全面把握所学知识,让学生体验地理思维、地理思考的乐趣。高二年级参加地理学科考试的学生共有690名,对试卷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将分析的结果和由此产生的一些思考说明如下:一、考试基本情况分析这次高二地理考试的范围是选必一的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内容,所以考试内容涉及了自然地理重要知识。选必一对于高二学生来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形变化的原因,大气变化的效应这部分内容很难理解,而这些又是考试的重点,所以平时考试必然会涉及。不过从考试题本身来看,难点知识考察的是不少,可所出的问题却并不难(相对于高考题的难度而言),基本都属于学生必须掌握和理解的。但是没7:..有好的教法和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大部分学生要学好这些知识是很难的,要在这次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重视了教法和学法指导,重视了课堂效率的不断提高。高二年级共有12个班,690名学生参加考试,考试情况如下:,,,。全年级地理个人最高分为88分,,。,这说明我们后期教学工作的重点应加强成绩较靠后的学生成绩如何提高。今后我们会不断努力,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不断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使学生爱学地理,会学地理,学懂地理。二、试卷特点及具体得分情况分析本试卷结构简约合理,由40道单项选择题和3个综合题组成。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试题注重知识的应用,适合新课标要求。选择题中,较容易答对的题目有6、7、8、9、10、11、15、16、17、19、25、26、29、32、37、38、39、40题,这些题考察课本中基础的知识,属记忆类的较多,学生们基本上没有失分。其中1、2、3、4、5、12、13、21、22、23、24、27、28、30、31、33、34、35、36这些题目均考察了较难的知识。从学生的得分情况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这部分知识是第一单元中最难理解的内容,也是很多学生容易失分的题目。对于地球运动这部分内容,教学中主要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有:常见自然现象的解释、启发引导法、案例分析法、地球仪演示法、小实验探究法、读图绘图法、阅读教材提取有用信息的方法、课堂及时训练巩固的方法等。我们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为原则,适时转换教法,改变学法的指导,最终教学效果明显。8:..非选择题也以考察学生的能力为主。具体情况如下:41题的(1)(2)两个小题总分是7分,平均分约为2分。主要的问题是不会判读矩形晨昏线图,时间计算不够熟练,对于极昼极夜区域变化规律的掌握情况较差,甚至有部分同学答“南回归线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后期应进一步重视知识深度理解,加强读图训练。(3)A的经度正确率较高,有学生后面加上了东西经的符号,180度可以不写符号。夜长,部分学生错答16小时。(4)线速度排序正答率较高。(5)A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较难算。所以我改的时候只要答案接近46度52分都给分了。(6)与北京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少数学生答对,有的学生120度经度符号错了。有的学生不会描述,分段写成120度一一零度,零度到180度也给分了。满分有一部分同学。多数学生只对一个空。。42题(1)答题质量好坏差别较大。问题主要在不能从季风方向来判断季节,南亚夏季风产生的原因学生掌握差。(2)由于第一小题无法判断季节,故影响第二小题的判断。(3)①审题不仔细,题目设问“b地该月”,答题时未针对“该月”即南半球冬季,转而全篇分析b地冬半年或夏半年的降水情况,导致失分。②未分清气候特性和天气特征,题目设问“降水特点”,应为气候特征,相当一部分同学从天气特征分析为什么降水,属于答非所问9:..b地该月到底受哪些气压带风带影响分不清楚,不能结合纬度位置准确判断④一部分同学能写出“东南信风影响”,但分析不深刻,反映出对信风性质掌握欠缺的问题。该题要从信风的来源(海陆/纬度)进行分析,仅极少数同学能准确全面作答43.(1)部分同学未注意题目中“图示是”,答成“南半球夏季”,或直接不会据季风风向判断季节。未注意“此季节”,把地中海气候的气候特点全部答出来。(2)气候类型判断和分布没有掌握。(3)不知道“无锡”在哪里。(4)①少部分同学没有紧扣题目要求,答成因、分布,或者气温特征。②不会从降水量和降水变化上答降水异同。三、教学建议总体上看,本次考试存在的问题有:,答非所问(偏题);、基本原理掌握不牢;、表达能力不强,信息获取能力弱;,文字表达不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教学建议:(一)从教师层面来看,,审题清晰,使用专业术语,书写规范、工整,杜绝错别字和自以为是的答案。10:..教师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生活以及国内、国际热点问题,并与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相结合,培养学生利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尽可能让问题具有开放性,学生在答题时候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注意地理图表的使用和判读,让学生学会从图表中总结、分析和获取有效地理信息。,强化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不仅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培养,高度重视对学生学习、成长、生活和生产等终生发展有用的知识的培养。(二),提高自身能力,尤其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不仅生产、生活的实际,国内和国际的社会热点,社会新闻与社会热点大事件,将所学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世界相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其形成勤学好问、善于探究的习惯。学习时候做到图不离手、勤读图和看图,答题时能够从图片资料中获取地理信息,得出答案。考试过程中,书写认真、规范,运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它表达方式,准确描述或说明所涉及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地理特征和地理过程等,答案力求直奔主题,抓住要点。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