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美国框架下的 TPP 谈判及其主要特征
——基于农产品贸易与竞争的视角
翁鸣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农产品贸易与竞争的视角,通过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前身“跨太平
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SEP)特点的分析和对中美农产品出口在亚洲市场所占份额及其增长
率的对比,来研究美国框架下的 TPP 谈判问题。美国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充分利用、发挥了其经
济发展的特征和优势,转化和创新具有美国烙印的贸易理念和贸易规则。TPP 谈判就是将这种“自由
贸易”最新版推向亚太地区的过程。TPP 的影响是多方面、深刻且复杂的,不仅包含新技术革命带来
的“破坏性创新”,而且包括可能对传统的贸易理念和贸易体系的“颠覆”。
关键词:美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特征
美国为了国内经济复苏和实现重返亚洲战略的需要,积极参加并主导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
定”(TPP)谈判,充分体现了美国的利益和意图。这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及东盟自由贸易区格局
乃至亚洲经济发展和国家(地区)关系,构成了潜在的、复杂的甚至是危险的竞争,需要认真研究
和妥善应对。
一、美国利用并主导了 TPP 谈判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前身是由文莱、智利、新西兰和新加坡发起的“跨太平洋
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SEP)。 2005 年 5 月 28 日,上述四国共同签订并生效 TPSEP,彼此承
诺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投资等领域相互给予优惠并加强合作。文莱和新加坡有进口农产品的
需求,新西兰和智利有出口农产品的需求,彼此之间在农产品贸易上存在互补性,但贸易额有限。
世界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①,2007 年,文莱农产品进口额仅有 亿美元,新加坡农产品进口额为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农产品市场与农村要素市场”的部分研究成果。
①数据来源:FAO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9,。
亿美元。同时,新加坡有出口工业品的需求,智利有出口铜等矿产品的需求,文莱和新西兰有
进口工业品的需求,彼此之间在工业品贸易上也存在互补性。进一步分析可知,新加坡和文莱都是
人口小国,且新加坡农业资源十分匮乏,但这两个较高,具有进口农产品的现实
需求,不会因为农产品进口而产生严重的负面后果。
新西兰和智利农业资源非常丰富,农产品供给能力远大于其自身的消费能力,需要将剩余农产
品出口,以保证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正常运行。这决定了 TPSEP 无需强调农产品高关税保护措施;
同时,这四个国家尚未建立以大量财政补贴为支撑的农业支持政策,自然不会削减国内支持。从
TPSEP 谈判之时,它就体现了可免除农产品关税和无需削减农业国内支持的特征。
TPSEP 协定文本印证了上述观点。文莱、新西兰和新加坡的农产品关税数目极为有限,便于实
现农产品零关税目标。按照该协定,2006~2011 年,文莱咖啡豆及其加工产品的关税水平从每吨 110
美元降至 0,茶叶的关税水平从每吨 200 美元降至 0;2006~2009 年,咖啡成品及茶产品的关税税
率从 5%降至 0。2006~2010 年,新西兰少数深水动植物产品的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