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方言电视节目初探.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方言电视节目初探.doc

上传人:dugusiyu 2018/2/4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方言电视节目初探.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方言电视节目初探
[摘要]方言电视节目让受众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是媒介传播小众化、窄播化的突出表现。自2004年以来,此类节目在全国各地迅速升温,以至有人说电视媒体要迎来方言节目时代。本文详细介绍方言节目的现状,并试图从其现状和局限入手,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总结,进而探讨方言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关键词]小众化方言电视节目本土文化
一、方言电视节目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大众传媒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都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方言电视节目便应运而生,它是电视传播专门化、小众化的具体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方言节目呈多样化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方言短剧,如重庆电视台的《雾都夜话》和《生活麻辣烫》。1994年重庆电视台推出的《雾都夜话》节目据说是第一个用方言播出的电视栏目。这个“真实戏剧”式的栏目主要使用非职业化演员,用重庆方言呈现发生在重庆的真实事件,是典型的“老百姓自己演自己的故事”。《雾都夜话》使电视栏目剧这个全新的名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在全国引来诸多模仿者。广东电视台就是其中之一。该台于2000年推出了一部都市系列喜剧《外来媳妇本地郎》,这部电视剧使用的是广东方言,播出后立刻创下了该台收视率的新高。2004年7月它被搬上了全国惟一一个国家授权使用卫星系统传输方言的频道——广东卫星频道。在这场与同用粤语播出的香港电视台的竞争中,方言是最有效的文化利器。
(二)方言电视剧节目,如《傻儿师长》和《马大帅》。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四川就出现了一些用方言播出的电视剧,如《山城棒棒军》、《死水微澜》、《凌汤圆》等,受到当地和全国许多观众的欢迎,可见巴蜀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丰富的表达形式。现在方言电视剧更是日渐红火,影视剧也不忘分一杯羹,从《手机》到《天下无贼》都有方言的穿插借用。
从总体上看,方言电视剧大多是一些家长里短型的低成本剧,它们的艺术质量一般不高,却受到本地观众热烈欢迎。这是因为在文化认同的强大驱动力下,观众总是喜欢选择那些与本地文化最接近、联系最紧密的节目内容。
(三)方言娱乐节目,如四川电视台的《开心21》和湖南经视的《越策越开心》。当今时代是一个娱乐的时代,因此在地方市场上方言娱乐节目似乎更有活力,方言译制片就是一个典型。它兴起于世界闻名的Tom猫与Jerry鼠。该动画片用夸张的动作给观众带动来了极大乐趣,但英文原版中并没有语音。1999年,昆明电视台的《开心蒙太奇》栏目演绎了云南方言版的《猫和老鼠》,取得了很大成功,此后该片迅速推出了陕西话、东北话等不下10种方言版本。其后,《摩登时代》、《城市之光》等“卓别林”系列电影以及“米老鼠”、“蜡笔小新”等动画片的方言版也纷至沓来,一时热闹非凡。正是这种方言译制片的繁荣,导致后来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干预。
总之,方言版《猫和老鼠》的成功促成了一大批方言娱乐节目的诞生,甚至连各地电视台的外国影视节目都说起了本地方言,自办方言节目更是成为一种时尚。例如,湖南经济台推出的一系列穿插着长沙话的综艺节目:《越策越开心》和《故事会》等。此外,方言脱口秀节目也在全国风行开来。
(四)方言新闻节目,如杭州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新闻本地化一直是地方新闻节目的制胜法宝,随着方言节目的盛行,方言新闻节目也成了城市电视台的宠儿。2004年初,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