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泌尿系统疾病症状学
常见症状
尿量异常——少尿、无尿、多尿、夜尿
排尿异常——尿频、尿急、排尿痛、排尿困难、尿潴
留、尿失禁
尿色异常——血尿、乳糜尿
其它——水肿、高血压、贫血、肾绞痛
尿量异常
正常人每日尿量1000-2000ml
平均1500ml
少尿(oliquria):尿量<400ml/24h
无尿(anuria):尿量<100ml/24h
尿闭:完全无尿
多尿(polyuria):尿量>2500ml/24h
少尿、无尿
(一)发生机制
每日原尿180L---肾脏---终尿1500ml
影响肾小球滤过因素
1 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
2 有效率过压
3 肾血流量
尿液生成减少——真性少尿
尿液排出障碍——假性少尿(尿潴留)
(三)临床意义
肾前性少尿:有效血容量不足
休克,尿比重高,尿渗透压高,血钠高
肾性少尿:肾小球滤过面积下降或肾小管
重吸收障碍
等张尿,高钾血症,氮质血症,水中毒
肾后性少尿:尿潴留,非尿液生成减少
下尿路梗阻
(一)肾前性因素:
1、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血流减少:休克早期、急性心力衰竭等。
2、高血压晚期:肾小动脉玻璃样变,肾血管腔狭窄,肾血流减少。
(二)肾性因素:
1、肾小球、肾间质病变:急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节结性多动脉炎等。
2、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
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最重要的病因,占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45~75%。
2)肾毒物:
包括以下几类。重金属类,如汞、砷、铅、锑、铜、铋、铀等。这类重金属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与多种酶的巯基、羟基、氨基结合,影响酶的活性。药物类,如磺胺药、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等。这类药物也是干扰酶活性,与DNA核苷酸成分结合、结构改变,功能受影响。磺胺药引起的过敏反应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其结晶阻塞肾小管。生物性毒物类,包括蛇毒、毒蕈、生鱼胆、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这类毒物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后,其分解产物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有机物类:如四氯化碳、四氯乙烯、乙二醇、甲醇等可引起肾小管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