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农业发展史
课程论文
中国农田水利发展史
课程名称
中国农业发展史
姓名
唐军
班级
中药15-1
学号
学院
农学院
专业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指导教师
武晓玲
论文评分
2016年11月20日
目录
摘要………………………………………………………………………………1
我国水利的起源和灌溉的开创………………………………………………1
两汉时期农田水利的发展……………………………………………………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农田水利发展………………………………………2
唐宋时期农田水利的兴盛……………………………………………………3
五、元明清时期农田水利的建设与发展…………………………………………3
六、民国时期农田水利的发展……………………………………………………4
参考文献……………………………………………………………………………4
中国农田水利发展史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中国在农田水利方面的历史和发展路径。水利是几千年来我国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一方面水利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劳动人民带来不少灾害,中国农田水利的发展进步就是中国农业的发展的标志之一。本文将就中国农田水利的发展历史进行简单的回顾与探讨。
[关键词]: 中国农田水利历史
我国水利的起源和灌溉的开创
我国最原始的农业起源于新石器时期,最初的农业收成与否全权决定天气。但在农业出现初期远古人民已经意识到水的重要性,从考古证据来看,最原始的农田多分布于临近水源的地方。但这种选择却不得不面临洪涝灾害的威胁,在长期的农业活动中,人们逐渐积累起了一定的治水方法和经验,最原始的治水活动在这种条件下应运而生。
史书记载夏禹“决汩九川,陂障九泽,丰殖九薮,汩越九原”,这是最早的农田水利工程记载。传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云:“禹疏九河”,可以看出,大禹治水采用的是疏导法,这在当时应该是特别前卫的方法了。随着大禹治理洪水成功,农业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变革,催化了奴隶社会的成型。农业生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战局主导地位,因此农田水利又进入了新一轮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促进农业生产的进步,在华北平原上率先出现了农田沟洫系统,这种集疏导和灌溉于一体的系统很快普及开来,并在商代得到了大力发展,时至周朝,沟洫制度进一步发展,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周礼》记载:“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
沟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滁,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这便是由沟洫系统发展而来在西周时灌排兼备的农田系统了。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生产力的发展,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引漳十二渠的出现,标志着农田水利工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兴起,同样促进了农田水利的发展。《史记》记载,秦国接受郑国兴修水利工程的建议,“凿径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渠成,溉泽农田万顷,于是关中为沃野。农田水利的发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两汉时期农田水利的发展
西汉时期,关中地区相继引几条江河之水用以灌溉田地,修建大量沟渠助力农业发展,如元鼎六年修筑的六辅渠、太始元年修建的白渠等。时有民谣曰:“径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足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