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2010年医疗工作会议医疗纠纷典型案例.doc

格式:doc   大小:91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0年医疗工作会议医疗纠纷典型案例.doc

上传人:changjinlai 2018/2/7 文件大小:9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0年医疗工作会议医疗纠纷典型案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资料:医疗纠纷赔偿案例案情简介
案例一
患者马某,男,62岁。3月4日,马某因黄疸到某医院入院治疗,经超声波、CT等检查后,初步诊断:梗阻性黄疸,肝内外胆管结石,胆总管胰头段占位性病变,可疑胆管癌。3月11日,马某家属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名。手术同意书中,“术前诊断”未列“胰头占位性病变”;“拟行手术方式”为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胆肠吻合术,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风险”中包括,若术中诊断为胰十二指肠占位,需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记录中记载,术中于胆总管胰腺段触及一1×1cm大小占位性病变,质硬,胰头呈浸润性炎症改变;探查胆总管胰腺段见管腔呈增生性闭塞,决定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胆总管壁纤维增生,黏膜上皮增生,慢性炎细胞浸润,胰腺间质有灶性炎细胞浸润,未见肿瘤。4月6日,马某出院,最后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慢性胰腺炎并胆总管胰腺段纤维增生。
马某以某医院误诊切除其重要器官构成医疗事故为由,向法院起诉请求巨额赔偿(50万元),马某起诉称:
在手术同意书中,术前诊断中无胰头占位性病变,医院并未与其讲明要做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故医院侵犯了其知情权。
术后病理证实,其无胰头部癌变,医院的误诊导致了错误的手术,将其胰头、十二指肠、胃的一半错误切除,对其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
案例二
女性患者丘某(81岁),因反复“左侧腹痛1月余,加重1周”,11月13日入住某医院。同年11月28日,行左锁骨上淋巴活检提示: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高度恶性。后患者丘某病情逐渐加重,出现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予对症、支持治疗。同年12月30日,患者出现双下肢浮肿、少尿等肾功能衰竭症状。同年12月31日下午2时30分,值班护士错将“铃兰欣”当作“新福欣”加入病人的补液中,约20分钟后被家属发现而报告护士撤换药物。次年1月2日,患者呈浅昏迷状态,同年1月3日呈深昏迷状态,同年1月5日凌晨4时20分,被宣告临床死亡。死亡诊断为弥漫性大B型恶性淋巴瘤,并粘连性肠梗阻、多脏器衰竭。患者死亡当日,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死因有异议,但不同意进行尸体解剖,在病历中注明对12月31日用错药物事故保留追究权利。随后,原告要求某医院作出解释和赔偿,某医院书面答复,对吊错针引起家属的不安表示了歉意,同时认为本事件不构成医疗事故,告知原告如对答复不满意可向有关部门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原告对此不服,遂向法院起诉,
原告起诉称:
1、12月28日,医生查房时告知丘某病情稳定,但于同月29、30日下午滴注丁***卡那霉素后即全身浮肿、排不出尿,肾功能严重损害,耳朵发聋。
医院使用“丁***卡那霉素”不合适,且违反医疗常规,本该2小时内回报结果的急查“血生化”在两日后才回报结果,延误了患者肾功能损害、衰竭的病情,应认定为医疗过失;“丁***卡那霉素”的用量上,本案患者81岁高龄、长期患病,应不同于一般病人,使用该药400mg/日,使用两日确实导致了肾功能的损害,之后直至死亡前患者已达到“尿毒症”程度,恶化了病情,加速了患者死亡结果的发生。
2、同月31日下午,护士竟然将相邻病床使用的药物“铃兰欣”滴注在丘某身上,造成丘某病情急剧恶化,经抢救无效,于次年1月5日死亡。
在医院客观病历包括门诊病历、住院病案首页、住院病历、护理记录上均显示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