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企业实施erp的必要性及风险性分析.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企业实施erp的必要性及风险性分析.doc

上传人:管理资源吧 2011/8/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企业实施erp的必要性及风险性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企业实施ERP的必要性及风险性分析
一、 ERP在中国企业应用历程
ERP是英文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的简称,,为适应企业的资源管理,从MRP(物料需求计划)理论、MRP-Ⅱ理论发展起来的。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进了第一套MRP-Ⅱ软件以来,直到ERP的应用与推广,已经历了20年的风雨历程。回顾我国的MRP-Ⅱ/ERP的应用和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㈠起步阶段。这一阶段几乎贯穿了整个八十年代。由于当时引进的软件存在硬件要求高、操作复杂、通用性极差等问题;企业领导存在思想认识上的障碍问题等,其应用范围较为狭窄,仅应用在传统的机械制造业,被一些专家称之为“三个三分之一论”阶段。即“国外的MRP-Ⅱ”软件三分之一可以用,三分之一修改之后可以用,三分之一不能用。
㈡成长阶段。这一阶段大致是从1990年至1996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引进软件逐渐本地化,以及我国财务会计制度和市场机制的国际化,MRP-Ⅱ的能用性、开放和适用性都有了较大程度提高。另外,中国企业已进入体制转变和创新阶段,迫切采用新的企业管理制度和方法,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上述因素直接推动了MRP-Ⅱ在中国企业应用,已突破了机械行业而扩展到航空、电子与家电、制药、化工等行业。
㈢ERP引入阶段。该时期是从1997年开始到下世纪初的整个时期。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金融业早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信息产业日益成为现代经济的主导。这些都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具有多种解决方案的新型管理软件来与之相适应。ERP则应时而来,取代了MRP-Ⅱ并成为主角。应用范围也从制造业扩展到二、三产业,而且应用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尽管ERP在中国企业界得到一定范围应用,但不同企业对ERP认识仍有不尽相同的见解,我们必须对ERP采取“拿来主义”态度,积极学****借鉴西方企业管理的先进思想和手段,并结合中国国情,择机加以及时应用。
二、企业实施ERP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竞争,迫切需要观念,更新思想,进行管理创新,有效整合企业内外部信息,不断适应客户需求,以求的进一步发展。ERP是将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简单的说是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它能够将生产控制(计划、制造)、物流管理(分销、采购、库存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人力交流管理,很好的整合在一起对企业进行管理。
第一,有利于企业实现管理创新。ERP能帮助企业建立一种新的管理机制,实现企业内部的相互监督和相互促进,实行员工报酬与劳动贡献相挂钩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工作潜能,有效防止管理层出现独裁现象。ERP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手段,改变的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或表层上的一个组织行为,而是从思想上去剔除管理者的旧观念,注入新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讲,不管是国外的ERP产品,还是本地的ERP产品,关键是看其管理思想是否新颖又实用,不脱离现实。但要指出的是,我国企业中存在的捧着“金饭碗”要饭的情况,即花巨资购买、实施ERP系统,却发挥不出作用。不要说实现企业管理创新,连实现企业基本的信息化也很难。
第二,有利于企业建立“以人为本”竞争机制。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