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吃虫草》教学反思.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吃虫草》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xxj16588 2018/2/9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吃虫草》教学反思.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吃虫草》教学反思
一、教学板块清晰,重难点突出
本课第一板块学****重点;认识吃虫草的种类及特点。第一环节采取动态欣赏的视频了解捕蝇草、毛毡苔、瓶子草的吃虫过程,并解决吃虫草的一个特征:气味芬香;第一环节采取静态欣赏的方式了解吃虫草的另外两个特征:颜色鲜艳、形状奇特。对于这一板块的学****显得很顺利,相信与课前的积极准备,包括剪切视频、图片选择关系密切。
第二板块突破难点:了解刮画并能处理画面的构图、疏密。通过第一环节学生作品赏析,引导学生从同龄人的眼光感受吃虫草的吃虫过程。由于年龄相仿,较有共同语言,比较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也更能达到设计本环节的初衷:从别人的角度开拓自己的思维。第一环节除了在内容上开拓学生的思维外,另一层意思是向学生介绍美术表现的形式:线描、油画棒、砂纸画……,感受美术形式的多元性,同时引出第二环节:刮画的学****第二环节向学生介绍刮画的材料。是对吃虫草“奇特”的延伸,既然吃虫草有着奇特的外形,今天我们就来学****用奇特的材料表现它,由于刮开来的不知是什么颜色,会给学生产生很多意想不想的惊喜,这也是设计作业形式为刮画的原因。
第三环节学****画面处理:构图、点线、添加(情趣)。构图: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构图饱满,很直观,加上老师的夸张处理,学生较能接受。点线:在课上只采取出示两张图片的
方法,对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运用竹笔表现不同大小、形状的点线,学生的灵活运用还不是很好,所以打算在下节课中采取教师投影下示范点线的表现,让学生明白把竹笔躺下来点就能表现出不现粗细的线和点;另外对于自己一直纠结的“疏密变化”也能因为教师的直观示范而轻松带过,毕竟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不必讲的如此深奥,用通俗的语言点拨一二即可,进入四五年级会逐步加深学****的。这让我明白,在低年级新授,很多的专业术语可通过教师的动手示范让学生浅表感受,就可达到预期目标。添加: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表现吃虫草的味道?引导学生发现通过添加各种小昆虫可以让画面更有趣味。
总的来说,本节课对于教材的处理,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还是比较透彻的。
二、情境创设有实效,视频帮大忙
本课第一板块向学生呈现吃虫草的种类,由学生模拟小蚂蚁的遭遇,学生一下进入吃虫草的情境中。当老师抛出2个问题:(1)它是怎么吃掉虫子?(合拢叶子夹住虫子)(2)是什么引诱虫子过来?(香甜的味道)。由于学生进入了情境,所以回答老师的问题时,针对性很强,很顺利的解决了吃虫草的一个特点:气味芬香。对于刚刚进入教室,心绪未定的学生而言,这样的情境创设对于稳定学生情绪,使注意力很快的实现聚集,顺利的进入状态学****是很有实效的。在第二板块突破难点时又再次回到先前创设的情境:吃虫草的味道怎么表现?引导学生
说出添加小昆虫,使画面增添了趣味性。本课的情境创设有始有终,还是有实效的。
三、目标制定较合理,细节还需再调整
(1)教师示范变纠结为自然
目标1通过欣赏、观察、思考等方式了解吃虫草的的种类及其特征,在第一板块的学****重点得到充分的展现。目标2了解画面的的构图、点线装饰等技巧,通过第二板块突破难点时也得到展现。遗憾的是学生在作业中对竹笔的使用不是很灵活,所以在王老师的建议下,决定在解决第二小难点“点线装饰”时,采取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下当场示小范,不仅解决了竹笔灵活的使用方法,还把点线排列的“疏密变化”一起在示范时解决,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