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北京市督察管理系统
方案建议书
(商业机密)
Software AG
2003年2月
前言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督察室根据电子政务发展和业务工作的要求,将在本项目中建设基于网络技术,实现跨区县、委办局的具有协同工作特点的督察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的建设和实施,将提高办公厅督察室和区县、委办局督察员的工作效率,加强督察力度,提升业务处理水平,实现督察工作的协同。
督察管理系统的硬件平台是托市委市政府公文无纸化传输网络。随着系统的建设和实施,首先要建立督察业务的数据标准,形成督察工作的业务和技术规范,在此基础上实现市政府督察室和区县、委办局督察员之间的信息互通、互联和互操作。
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
现状和问题
北京市政府督察处现有系统为:一套运行在办公厅局域网内部的信息发布系统和一套基于Lotus Notes的督察管理软件。目前系统主要问题是督察管理软件运行在办公厅局域网内,无法实现与区县、委办局的互联互通,因此不能达到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的要求。
总体目标
新的督察管理系统是一个运行在市委市政府公文无纸化传输网络上的督察办公自动化系统。向下连接56个部门、18个区县、政府派驻单位,共约有150个用户。该网络平台与政务专网物理隔离。督察管理系统要求在功能完善的情况下,用户界面友好、互动性强。同时,要考虑原有系统数据的移植。
另外,在该平台中应包含督察室日常办公所必需的内容:会议管理、公文管理(只到目录级)、邮件系统、网络寻呼工具、调研以及评比活动的管理、软视频。安全方面暂时不考虑,流出接口和市政府内部局域网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无缝连接,即借助市政府OA系统进行统一的安全认证,使该系统成为市政府OA下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
系统建设的基本内容
督察系统建设需要管理的信息内容分为两类:督察相关信息和办公自动化相关信息。在本项目建设中,是以督察相关内容为核心的。
督查相关的基本内容
60件实事;
市政府折子工程(180多项);
市政府领导的批示(督办件),有1000多件;
市政府和各级领导签订的责任书;
对相关部门的督查考核(一票否决);
优化发展环境措施的考核;
OA相关的基本内容
会议管理功能:包括会议通知,答复、安排等;
调研功能:包括从年初列计划、通知、实施、上报、到报告生成;
办公人员在内部网上在线显示及点对点桌面视频会议功能;
督察室内部公文目录管理功能
督察室内部支部、工会及邮件管理功能
评比功能:自查,互查、发通知、征求意见。
系统建设原则
本方案在整体设计中充分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先进性、实用性、扩展性、安全性,并以此作为系统的设计原则。
可靠性
在系统设计上保证系统的应变能力和容错能力,在硬件系统上选用高可靠性的设备;数据存储采用磁盘阵列和备份策略;软件设计上具备很强的容错能力。
先进性
在系统设计上,我们采用先进的XML DB/App Server/Web Server/Browser架构开发多层应用系统,使软件的使用变得简捷方便,并且可以在互联网上远程操作;同时系统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维护方便,只需在服务器端添加或修改管理模块,就可以满足新的政务需求。
实用性
系统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为根本,以实时高效为准则,完善的系统配置为用户提供方便,提高系统的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
扩展性
在技术上我们选用具有国际开放系统的标准,当政策发生变化对系统提出更改要求时,可以轻松地完成系统的升级和扩展、软件平台的移植和软件性能的扩充。
安全性
在安全技术上我们预留与数字签名技术和数据加密技术的接口,方便以后实现用户身份的认证、签署意见的真实性、立项产品确认书的合法性,并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
需求分析
业务流程
督办
督办工作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项督查、一类是决策督查,具体需求如下:
(1)专项督查
专项督查的特点是“一事一办”,流程相对比较完善,但是需要保留批示的内容(如日期、单位、批示内容等历史信息),并增加纸介质批示、扫描等内容。具体流程如下:
领导分配督查任务到督查室:任务方式可能是纸质批示、口头传达、电话、从网络来的电子文档,需要及时提醒督查室接收,且提醒强度要大。
督查室接到任务后,首先生成督查文件(纸质扫描,电子文档自动导入);然后根据督查文件的性质决定是否立项:如果立项则产生拟办单(立项报告),否则不产生拟办单,只需下发到相关单位传阅;之后经过督查室主任审核通过后生成督办通知单发给承办单位,同时把督查文件、拟办单也一同下发,在下发督办通知单的同时,使用邮件、手机短信、弹出窗口(自动锁定屏幕)等手段提醒承办单位查收该督办通知单,直到返回回执为止。
承办单位收到通知后,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系统自动回执给督查室。如果是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