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作业.docx

格式:docx   大小:2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作业.docx

上传人:mh900965 2018/2/11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作业.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对于养老金双轨制改革的思考
摘要:本文围绕养老金双轨制度的弊端,进行并轨的必然性,以及更好地推行改革应采取的措施而展开。
关键词:双轨;弊端;并轨;必要性;措施
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将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意味着,在我国存在了近20年的养老金“双轨制”将成为历史。
所谓“养老金双轨制”又可以称为“退休金双轨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从总体上说,退休养老金双轨制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这是因为我国城镇养老保险的改革是从企业开始的,企业先实行了社会化,而机关和事业单位仍然是单位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就形成了一个差距。
机关事业单位退下来的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下来的养老金,具体表现为三个不同:
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即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国家财政统一筹资;
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即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
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即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差距大概是3~5倍。养老金待遇最高相差50倍。
我认为一个制度被终结,终究是因为它存在众多弊端,养老金双轨制是当今中、不合法政策,是对社会发展做出同等贡献的企业职工的严重不公,违背了社会主义宗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双轨制的弊端日益显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具体来看有以下弊端:
(一)造成了严重的财政负担。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的退休养老金统一由国家财政支付,自然给国家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二)引发群体不公平感,造成群体不公。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统筹方法的不同、支付渠道的不同、享受的标准不同都会导致社会不公。其中统筹方法不同,主要指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则由财政统一筹资,而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金是单位和职工按一定标准缴纳。而支付渠道不同,指的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则由财政统一支付,企业人员是由自筹账户支付。享受标准的不同
指的是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标准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标准不可同日而语。这些活生生的差别总会导致人心向背,一个不被群众支持的政策总是失败的,总是不能延续太长时间的。
(三)双重制度导致管理混乱。目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政策由人事部门制定,企业养老政策由劳动保障部制定,多头管理必然导致政出多门,导致管理混乱。即便出了问题也总是难以追究责任的。
(四)不利于人才的自由合理流动。现在有劳动力如果想要从机关事业单位转到企业工作,或从企业转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就是养老金的待遇问题以及养老关系的转移接续。双轨制的存在,无形之中就给劳动力的流动设置了障碍。
因此,进行并轨是大势所趋,
(一)从根本上说退休养老金双轨制与宪法和有关法律精神不相符。我国宪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按照规定,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享受等的。而现行退休双轨制却对不同部门的退休人员执行不同制度、不同标准,给予差别化待遇,退休金收入差距十分悬殊,明显侵犯了养老公平权。特别是由于实行退休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