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锅炉灭火的原因及对策.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锅炉灭火的原因及对策.docx

上传人:mh900965 2018/2/11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锅炉灭火的原因及对策.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锅炉灭火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影响锅炉稳定燃烧的各种因素,对常见的导致锅炉灭火原因进行了分析,着重阐述了锅炉灭火前后炉膛压力的变化及其原因,并以此为依据归纳了避免锅炉灭火的相关措施。文章最后还对处理锅炉灭火中容易出现的两种不当举措进行了特别的提醒。
关键词:锅炉灭火;炉膛压力;火检;措施
1影响锅炉燃烧稳定性的因素分析
煤粉的着火阶段是整个锅炉燃烧过程的关键阶段。煤粉着火主要取决于燃料特性和锅炉运行参数,其中燃料特性中又以燃料的挥发分和水分的影响最大,锅炉运行参数中以煤粉气流的初温、一次风量和风速以及锅炉的运行负荷等因素影响最为明显。挥发分是对煤粉着火过程影响最大的因素。不同的煤质析出挥发分的多少和所需要的温度是不同的。煤化程度较低的褐煤析出挥发分的温度较低,一般小于200℃,析出的量比较多,大概在37%一60%之间,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着火(370℃左右),而煤化程度较高的无烟煤要在400℃左右才能析出挥发分,析出的挥发分较少(2%一10%),因此煤化程度越低的煤越容易着火。褐煤的着火温度一般在370℃左右,烟煤为470~500℃左右,无烟煤则在700℃左右。当煤质突然发生大的变化时,煤粉着火所需的时间和着火点距离都将发生变化,对炉膛火焰燃烧的格局和火球的形态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破坏燃烧的稳定性。
煤质水分增大时所需的着火热也随之增大。煤粉气流的加热主要依靠高温烟气的对流传热,当煤质水分增大时消耗在加热水分和使其汽化和过热的热量也随之增大,降低了炉膛内的烟气温度,推迟了煤粉气流的着火,使得燃烧的稳定性降低。
提高煤粉气流的初温可以降低煤粉达到着火温度的着火热,加速煤粉燃烧,但是受空预器传热效率和制粉系统安全性的限制,煤粉气流的初温往往不可能有大幅度的提高,然而稳定的和较高的一次风温度无疑是提高锅炉燃烧稳定性的有利因素。
最佳的一次风量和风速有利于提高锅炉燃烧的稳定性。过高的一次风量增大了煤粉着火所需的着火热,推迟了着火过程;过低的一次风量能够降低着火热,同时也降低了煤粉着火初期所需的氧气量,同样使得燃烧反应变慢,阻碍着火的继续发展,甚至导致无法保证制粉系统的输煤要求,导致煤粉积存在磨煤机内,无法输送到炉膛中,从而引发安全问题。另一方面,过高的一次风速将会拉长着火距离,过低的一次风速有可能导致喷燃器烧损甚至堵塞。因此,不恰当的一次风量和风速都不利于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必须根据机组的负荷要求,及时合理的调整一次风和二次风,实现最佳的风粉配比才能保证燃烧的稳定。
锅炉负荷也是影响燃烧稳定的原因之一。锅炉低负荷运行时,炉膛平均温度降低,喷燃器区域的烟温也相应降低,这对煤粉燃烧是不利的。当锅炉负荷低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危及燃烧的稳定性,甚至引起锅炉灭火。
另外,燃料的灰分也是导致锅炉灭火的重要因素之一。燃料的灰分不仅不能燃烧放热,在其熔融过程中还会吸收大量的热量,降低炉膛温度;灰分还妨碍燃料中的可燃部分与氧气接触,阻碍燃烧进程的发展;附着在水冷壁上的灰分在锅炉负荷下降、炉膛温度降低时,其附着能力下降,可能会大块的掉落,破坏燃烧动力场;落入渣斗的掉焦会产生大量的低温蒸汽,进一步降低炉膛温度,同时导致水封槽缺水,引入炉膛大量的冷空气,严重时引发锅炉灭火。
2常见锅护灭火的原因
一般说来,锅炉灭火容易发生在机组变负荷运行时、低负荷运行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