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寻访秦岭古栈道.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寻访秦岭古栈道.doc

上传人:ohghkyj834 2018/2/11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寻访秦岭古栈道.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寻访秦岭古栈道
当年徒步汉江,古栈道闯入视野。后来写过一个很长的稿子,不卖座,也就丢下了。谁承想,前两年贴了一些在网上,竟然招来东京电话,原来是NHK看到了,他们要拍古栈道。
老实说。这个电话让我心里有点慌,有点虚。看到过一个资料,日本人对其古代道路的研究深度让人感叹:他们甚至应用空间摄影等技术,测量了当年修筑的10-15米的沟状通过台地和凿开丘陵的道路痕迹。这些道路是在公元七世纪(600年代)由大和政权建设的,当时以首都平城京(今奈良市郊外)为中心,有通向本州、四国、九州三岛及附属诸岛的七条干线道路,全长大约6500公里,被称为“七道驿路”……
可我们呢?我们做过些什么?

几年前漂流汉江,才又捡起古栈道一次次重新跑。行走在秦巴山中汉江两岸,行走在自然和祖先宽大的胸怀中,我满心惶惑和茫然,觉得有一种进入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迷宫的感觉。觉得自己触摸到了一种美――一种流淌在我们血脉里的,被我们一直忽视的然而却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美。
莽莽秦岭分界我国南北气候,巍峨挺拔,高峻险陡,栈道的选线大多是在羊肠小道的基础上因水而成,沿着河谷前进。因远古时无水文资料,分布于河谷近侧的道路每遇洪水常被淹没。于是,就只有将路基逐渐升高。年复一年,越升越高。如褒斜道南段汉魏时下游高约8米,中游高约5米,上游高约2至3米。隋唐以后,谷口一段已高达20至30米了。至明清,谷口一段高70至300米,中段也达30至70米了。有些地方仅升高路基还是不行,这时,真正的
“栈道”出现了。何谓栈道?诸葛亮先生总结说:“其阁梁一头人山腹,一头立柱于水中”;又一古人顾祖禹说:“缘坡岭行,有缺处,以木续之成道,如桥然,所谓栈道也”;今人郭荣章先生说;“何谓栈阁,即在陡峻的山崖间,凿石架木,下撑以柱,上覆以板所构成的通道”。
这几条艰险的古栈道,是一个早于万里长城的巨大土木工程,也是中国古代的国家级“高速公路”。与那条后来不知怎么被侍弄成中华民族象征的绕国大墙相比,它们的主要作用不在防御而在沟通。从现存资料看,早在传说中的周武王伐纣时,就有来自南方的庸、蜀、羌、髦、微、陆、彭、濮等古国和古民族参战,这说明,早在中国历史上的传说时代,秦岭已经不可阻挡兵马。战国时文献说:“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之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褒斜、故道、傥骆、子午、荔枝、文川、金牛、米仓、阴平等十余条古栈道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在并不很远的民国年问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公路、几十年前才有铁路之前,先民们的沟通主要就是靠着这几条古栈道。
我们寻访秦岭古道的行程首先从陕西宁强出发,向南往四川方向走。一路走一路佩服我们的先民――当今信息时代川陕间最重要的公路316国道的选线,竟然基本和当年的古栈道重台,可见当年古栈道开辟的科技含量。
过了省界,正在修棋盘关隧道,堵车,和当地老人闲聊。老人日:什么棋盘关?应该叫七盘关!怎么怎么留下来的,老人一说就说到几千年。我们相信他。因为关口旁边就有清清楚楚的古栈道遗迹,很长很长的一段石台阶,宽过武当山古神道。再找,不远处的山坡上还有古关口、石墙、石门臼之类遗迹横七竖八历历在目。
继续往南,就进了四川,扑面而来是著名天险老虎嘴,公路盘旋在山岩上炸出的凹槽里,脚下嘉陵江水滔滔,再往前。被圈起一块收门票,为旅游名胜明月峡。那里我见到了几年来见过的最完整的古栈孔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