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熠熠生辉的“玉簪”.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熠熠生辉的“玉簪”.doc

上传人:hqpkhvg379 2018/2/11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熠熠生辉的“玉簪”.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熠熠生辉的“玉簪”
不少人知道昆曲名作《玉簪记》,但对其作者高濂的生平却知之甚少,其实,高濂不仅是一位有成就的戏剧家和文学家,而且是著名的藏书家和造诣颇深的养生学家。在江浙人文荟萃之地,古今文物之邦,象高濂这样博学多识、才情横溢之人也为数不多。
高濂,字深甫(父),号瑞南道人,又号湖上桃花渔,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其生平明史无传。根据各种有关资料推断,高氏大约生活于明嘉靖、隆庆至万历年间,其生卒年可能是1527-1596年左右,曾短暂步入仕途。他自己在《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中曾说:“余为典客时,高丽使者馈墨。”“典客”是掌朝会仪节和郊庙祭祀赞礼事务的官员,但也有人认为高濂是“捐资待选鸿胪寺,三年不除”。这段时间大约是在万历十五年以前的十年间。以后他就隐居西湖,徜徉山水。其一生主要的活动地点,集中于京杭两地,且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乡杭州度过的。高濂家境富裕,有财力“尝筑山满楼于跨虹桥,收藏古今书籍”,且以宋本古籍为多。这给他博览群书创造了有利条件。高濂还精通音律,“能度曲,每开*(木+尊)宴客,按拍高歌以为娱乐”,“又尝聚邻人为说宋江故事”,诗词歌赋,鉴赏文物,无所不涉,琴棋书画,茶酒烹调,无所不通,并与当代的艺术家频繁往来。可谓既懂生活的艺术,又会艺术地生活,这也是明代社会风气熏陶的结果。
由于高濂流传至今的生平事迹较少,使后人认识这位大学问家只能依靠他遗留下来的众多著述。作为诗文作家,他著有《雅尚斋诗草》、《芳芷*(木+妻)词》等集;散曲作品散见于《北宫词纪》、《太霞新奏》、《吴骚合编》中;散文颇有小品风味,如《西泠桥畔醉江村》、《苏堤看桃花》、《山满楼观柳》、《保*(亻+叔)塔顶观海日》、《北高峰顶看海云》等,篇幅短小,笔锋清峻,情趣盎然,犹如幅幅画卷。高濂的词风清丽和婉,独具一格,如[西江月]《题情》:
“有恨不随流水,闲愁愤逐飞花。梦魂无日不天涯,醒处孤灯残夜。恩在难忘销骨,情系空自酸牙。重重叠叠剩还他,都在淋漓罗帕。”描写少妇思情,却不软靡、甜俗。但总体欠精警,构思乏新鲜感。高濂文学方面突出的成就在戏曲,他流传下来的剧本有两部,一部是《节孝记》,分两帙写陶潜和李密;另一部就是脍炙人口的《玉簪记》,写南宋书生潘必正和道姑陈妙常的爱情故事。后者在古代爱情戏中别具一格,潘、陈的恋爱场所安排在寺观道院,摆脱了丫环递简传情的俗套,而是通过彼此的直接交往建立感情,表现了他们无视封建礼教和宗教清规戒律的约束而对婚姻自由的渴望和追求。陈妙常青春觉醒后对爱情既大胆执着又羞涩畏怯的心理状态和行动刻画得细致生动。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