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中俄双边贸易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俄双边贸易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doc

上传人:buhouhui915 2018/2/11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俄双边贸易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俄双边贸易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一、概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欧美发达国家将贸易和投资的重点投向了具有巨大潜力的俄罗斯市场,再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加强,中国也同样强化了与俄罗斯的合作。1996年,中俄双方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此后,两国关系逐步升温。2001年7月,两国元首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该条约将双方未来20年的重点从政治安全转移到经贸领域,体现了两国人民希望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愿望。双方的合作将不再停留在政治层面,这为实现中俄区域经贸合作、建立沿边自由贸易带进而建立较大范围的自由贸易区提供了良好的政治保证。虽然两国经贸合作逐步加强,但是这与两国的政治关系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虽然双边贸易额有较大的增长。以2006年为例,,%,然而双方合作领域以及彼此在对方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都差强人意。双方仅限于劳务合作、项目承包,而在能源开发、科技合作方面还处在起步阶段。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05年,%、中方对外贸易总额的2%。可见,双方合作还是存在着合作模式单一、合作规模小的制约。从总体上来说,中俄双方的经贸关系还是处于不健全的状态。面对“中国威胁论”的压力、俄方激进式改革的局势,双方更应从经贸关系角度巩固双方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却遇到了许多障碍,使得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迟迟不能落实。
    二、阻碍中俄双边贸易建立的制约因素
    (一)经济体制改革未到位,制约双方经贸关系发展
    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中俄两国原有的经贸体制、运行机制被打破,而新的经贸体制、运行机制尚未建立,这便导致了两国经济往来出现了无序混乱的状况。为了更好地解决经济体制的问题,双方都进行了制度改革。中国实行了以国有企业为经济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从生产到流通,循序渐进,逐步推进,改革较为缓和,因而对市场的冲击较小。与之相反,俄罗斯为了快速建立自由市场经济,采取了以私有企业为主体的激进改革方式,造成了社会的动荡,国民经济衰退。中俄双方改革方式的差异导致了双方经济行为的不协调,成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障碍。另外,在国际制度接轨方面,两国也存在着区别。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渴盼与世界接轨,加强与各国的经贸往来,学****国际市场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不断完善自己。本着这种原则,中国势必与国际经济制度接轨。近年来,中国为了加入国际经济体系的重要组织而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先后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贸易组织,其间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得到迅猛的发展,从世界贸易国排位的第11名跻身前三。而俄罗斯与世界经济联系的程度却显然落后于中国。正是由于两国国际接轨程度不同,造成了对自由贸易区认知的差异,实施了不同的贸易制度,进而影响双边贸易的发展。例如:俄罗斯对中国进口商品实行较高的关税税率和非关税壁垒,对于进口比重较大的商品,如鞋帽、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等大宗商品征收15%~20%的高额进口关税,严重制约了中对俄贸易规模的扩大。
    (二)贸易结构存在差异,制约贸易规模的扩大
    中国产业基本以制造业为主,尤其以劳动密集型加工业闻名世界,因而出口以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