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简论马家窑彩陶艺术之美.doc

格式:doc   大小:36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简论马家窑彩陶艺术之美.doc

上传人:hqpkhvg379 2018/2/11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简论马家窑彩陶艺术之美.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简论马家窑彩陶艺术之美
[摘要]中国陶瓷艺术的源头是彩陶, 彩陶艺术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彩陶艺术是从自然界中获取灵感,并融合了创作者的生活经验,通过对原有形态的抽象和概括,创造出实用、美观的造型和自然朴实的装饰纹样。本文通过对马家窑彩陶的器型、纹饰的研究,从深层次解析了马家窑彩陶的艺术之美。
[关键词]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装饰艺术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8-0024-04

马家窑文化是继仰韶文化之后在甘青地区发展、成长起来,有异于中原风格的彩陶文化类型。按时代的先后可以分为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三个时期,它们前后连贯,一脉相承,充分展示了这一时期先民的主要活动和他们所创造的辉煌文明。马家窑文化以陇中大地为核心向四周辐射,东起泾渭流域上游,西至黄河上游龙羊峡附近,北入宁夏清水河流域,南达四川岷江之滨,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幅员辽阔、影响深远的彩陶文化圈。马家窑彩陶不仅以源远流长的历史而闻名,而且以其造型的丰富多样、形态优美、纹饰艳丽而冠称彩陶之首,代表了那一时期黄河上游文明的巅峰。

一、马家窑彩陶的器型之美

(一)影响器型的主要原因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与仰韶文化关系密切,是仰韶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其彩陶继承了仰韶文化类型爽朗的风格,在技术运用、器型处理上比以前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器型在实用需求上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容量更大,技术更为精细,更能满足人类实用要求,形成了绚丽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一举成为中国灿烂彩陶艺术的代表。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总是和它产生的地域相结合的。马家窑文化与黄河上游的地质、地貌以及自然地理特点密切相关。人类傍水而居,这里沉积厚土、水源方便、生活稳定、便于农业发展,是原始人类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更是制陶的理想场所。陶器主要用于储水、运水、储藏食物等方面,以适应农业、畜牧业发展的要求。马家窑彩陶器型变化更趋于实用要求,仍以盆、钵、罐、壶为主,尖底器已基本消失,其纹饰有人物纹、动物纹,最具有时代特征的为旋涡纹和波浪纹,纹饰旋转起伏,给人以强烈动感。

据史料记载,距今约1万年时,兰州地区河谷盆地、黄河、湖泊、沼泽连成一片,黄河十分壮阔,两岸草木繁茂,黄河支流如湟水河、大通河、庄浪河、苑川河流域一带也是水草丰美,为居住的游牧民族提供了良好的畜牧条件。在当时的生活状态下,储存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开始模仿植物瓜果或动物的天然形态,创新改良器型,从早期陶器中最普遍、数量最多的罐、瓶、壶、钵等的造型,逐步走向较明显反映自然物体形态的器型特点,彩陶的实用功能明显弱化,审美因素得到强调。
(二)器型变化的主要特点
纵观马家窑、半山、马厂类型的彩陶,基本上是一脉相承、连贯发展的。但是,由于生产力逐步提高、意识形态的变化等因素,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

马家窑时期,人类生活相对稳定,农副产品的剩余明显增多,器物较仰韶文化在造型上有明显进步,器型多以哆口长颈双耳瓶、卷缘鼓腹盆、敛口深口瓮、哆口有肩尖底瓶为主,采用平行线、曲线、交叉线、同心圆、波浪纹、弧形三角纹等线条组成不同的图案,以弧线构成各种旋动的涡纹纹饰,围绕一个中心回旋,产生一种生命感、扩张感,真实再现了傍水而居的生活气息。盆、钵的体积下端更加扩张,由原来的内敛形状改进为弧线形状,器物容量增加,极大地满足了实用要求。绘色大多用浓亮的黑彩,在橙红色陶底上绘制,陶器的最大直径靠近陶器的肩部,用流畅而生动的黑色线条画成图案花纹,色调单纯明快;也有用黑白两色绘制的,形成显明的色彩对比,庄重浑厚,别具一格。从几何图形的广泛运用和比较普遍地绘制太阳圆、火光、水波等自然现象来看,其纹饰艺术已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在艺术造型上更加给人以丰富、稳定但又不失秀美的视觉享受。

马家窑文化彩陶发展到半山时期已经趋于成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它以壶、罐为基本器型,以直口长颈宽肩壶、撇口短颈宽肩壶、大口双耳鼓腹小底罐、敛口钵和撇口瓶底小碗为最多。器物造型给人以稳定和饱满的美感,壶、罐形体的空间显得格外丰富圆浑。除器物绘有花纹外,盆、钵、缶等内部也绘有花纹,纹饰有锯齿纹、网纹及鱼、贝、人、蛙等形的纹样,尤以锯齿螺旋纹、波浪纹、锯齿纹最为典型。另外,有的器物盖纽还被塑成人首形,形象较生动。半山彩陶的主要特点是器形饱满,纹饰结构旋动,色彩黑红相间,线条粗细变化明显,锯齿纹与三角纹相互配合,图案趋于复杂,大图案中套小图案,表现了其繁荣昌盛、雍容华贵的风格。尤其是那种旋转而连续的构图,几个大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