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当“黑科技”来敲门
文乾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贺东招二的轻小说《全金属狂潮》中, “黑科技”一词横空出世, 这一词汇原意本为非人类自立研发, 凌驾于现有科技之上的、无法理解的猎奇物。但随着网络发展, 这一新词又有了新的解释, 一切“不明觉厉”的新硬件、新软件、新技术、新材料等都冠以“黑科技”之名。
而诸如虹膜识别、人机交互、深度学习、基因技术、数字医疗等此前只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镜头, 已达到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程度, 充满未来感的新科技正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对未来生活的想象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推手, 在当前没有重大科技变革发生的前提下, 各式黑科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有的随时间沉寂, 有的则在不可逆转的科技大潮中焕发出属于其本身的光彩。
那些不再是昙花一现的黑科技
诞生于科幻小说的“黑科技”, 似乎从出生的一刻起, 就被打上了“概念炒作”的标签, 打着“黑科技”幌子的企业犹如过江之鲫, 至于新产品、新技术是否属于黑科技, 亦或是新瓶装旧酒, 各界的看法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 I T Technology Review) 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1899年创办的刊物, 其内容覆盖了互联网、通讯、计算机技术、新材料、生物医学、商务科技等诸多领域, 是影响力最大的技术商业类杂志。该杂志关注新兴科技及其对商业和社会的影响, 每年会发布全球50大最聪明公司(MIT TR50) 名单, 2017年度“全球50大最聪明公司”榜单中, 包含9家中国公司上榜, 其中排名总榜第11位的Face++ (旷视科技) 是除腾讯、阿里巴巴、科大讯飞等知名公司外的中国新面孔。这家成立于2011年10月的科技公司, 以深度学习和物联传感技术为核心, 立足自由原创深度学习算法引擎Brain++, 为企业级用户提供人工智能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其黑科技“人脸识别技术Face++”更是被评为2017全球十大前沿科技。随着i Phone手机Face ID的推出, 人脸识别正成为行业微创新的风口。
科幻电影《阿凡达》的火爆, 带动起了一场“无电影不3D”的热潮, 但当前主流的3D立体显示技术依然不能摆脱3D眼镜的束缚, 这也使其应用范围大打折扣。经过多年发展, 以任天堂3DS游戏机、飞利浦裸眼3D电视为代表的裸眼3D技术进入大众视野, 使得裸眼3D技术不再遥远。目前主流的裸眼3D技术手段都从光学原理角度出发, 引用狭缝式液晶光栅、柱状透镜、指向光源、主动式背光灯不同发展策略, 虽然技术依然不够成熟, 但突破却也不再是遥不可及之事。
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内在规律, 随着时间的推移, 以生物识别、机器视觉、智能学习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品不再是昙花一现, 而是在日积月累中逐渐迸发出不一样的动能。
蝴蝶效应引发行业质变
科技发展日趋成熟, 在没有重大技术突破的前提下, “微创新”成为了突破原有桎梏的新途径, 虽然被实际广泛应用的技术凤毛麟角, 但在多年沉淀中,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等为主导的新变革摧枯拉朽般打开了行业前进的大门。而这些风口, 正是在无数黑科技的堆砌下, 耸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