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合同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docx

格式:docx   大小:29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合同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docx

上传人:今晚不太方便 2018/2/12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合同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合同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3-01-31
一、 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
(一) 合同诈骗罪的概念
,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上述概念是1997年修改后的我国刑法第224条对合同诈骗罪所做的规定。这也是修改后的刑法新增加的关于合同诈骗罪的规定。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发展和完善中,合同法律制度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基本保证。但一些不法之徒利用各种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1985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曾于《关于当前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试行)》中,对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刑事责任作了司法解释,但是未能反映利用合同的诈骗犯罪的全部情况和法律特征,因此修改后的刑法增立合同诈骗罪是十分必要的。在对合同诈骗罪的理解中,关键词之一是合同,为此,应对合同的基本知识要有所了解。
(1) 合同的概念
    合同也称契约,是民事主体即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消灭)一定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合同一词含义广泛,若从行为角度来看,它是当事人之间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这也正是本文中所提的合同的意思。
(2) 合同的特征
首先,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消灭)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属于民事法律行为中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消灭)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一种合法行为,它能形成当事人预期的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后果。而这种行为必须具备相应的法律规定的条件,因此,它只有具备了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才能发生当事人所预期的后果。而这种后果依当事人的意思由法律确定其效力。
其次,合同是当事人之间的协议。民事法律行为有单方和多方的区别,合同属于后者,是两方或两方以上当事人之间的协议。我国的《合同法》规定合同各方的法律地位平等,任何一方不得凌驾他方之上强迫他方为意思表示或接受意思表示。再次,合同是受法律保障并产生法律约束力的行为。合同是合同签约各方当事人的合约,一经成立,既受法律的保护又受法律的约束,因此各方必须共同遵守。除法律规定或当事人事先约定的以外,合同一经成立,任何一方就不得擅自变更、解除。合同成立后,当事人即必须依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否则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最后,合同是商品交换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合同法律制度是集中体现和反映了商品经济关系的内在要求和一般规则,为商品交换提供的基本行为模式。
(3) 合同的种类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合同分为不同的种类。
一是有偿合同和无偿合同。依据当事人双方有无对价给付关系为标准,可将合同划分为有偿合同和无偿合同。有偿合同是指当事人双方有对价给付关系的协议。对价,即双方所作给付财产利益上的交易关系,一方作出给付后,有权要求对方进行给付。给付的内容既包括金钱财产,也包括工作成果、技术、劳务等。双方的对价给付必须存在于同一个法律关系中。无偿合同,是指当事人双方无对价给付关系的协议。该种合同一方提供他方财产利益后无权要求他方作出相应的回报。
二是诺成性合同和实践性合同。依据合同成立是否应交付实物或为其他实践行为为标准,可将合同划分为诺成性合同和实践性合同两种。诺成性合同,又称诺成